第十八章 告别过去

不归的少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住在你回忆里的人最新章节!

    离母亲去世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再回到这里的时候,就像曾经那快要愈合的伤口又要再次的撕开一般,真疼。我默默地拿着钥匙打开门,坐在沙发上望着母亲的照片,心中百感交集。我缓缓地打开电视机,搜索出那些母亲为了我,存好的两个月刚出的票房很高的电影,我看着看着就哭了,明明是喜剧,却被我看出了悲剧的感觉,我想念母亲,很想很想。

    父亲打电话给我,我走到院子里接通了父亲的电话,“回来了吗?”父亲在电话那头问我。

    “嗯,回来了。”我回复父亲。

    “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回哪里家?我只有一个家。”电话那头是很长很长时间的沉默,过了很久,父亲才缓缓地说道:“今晚回家一起吃个饭吧。”

    “我不确定,因为我下午还要去看看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又是久久的沉默,“我们等你。”父亲说完,我就挂了电话,我看到院子中母亲最喜欢的那盆满天星开得很美丽,我走过去用手摸了摸土壤,湿湿的,像是刚刚被人浇水了似的。我不可置信,望了望四处,院子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树叶也是刚清理过的一般,我来到秋千旁,被擦的一尘不染的。

    “展秋?”隔壁的王阿姨叫住我。

    “王阿姨,好久不见了,身体好吗?”

    “很好啊,你呢,高考结束了,考得怎么样了?”

    “嗯,还不错。”

    “想去哪个学校呢?上次我看到你爸爸在家里打扫院子,我问了他,听说你想去清华是吗?”王阿姨露出喜悦的表情继续说道,“你爸爸也是没得说的,虽然再婚了,却还是。。。”王阿姨欲言又止。“我没事,阿姨。”我回复道。

    “不过,我要是你的妈妈,泉下有知,我一定会感到欣慰的,有你一个那么厉害懂事的女儿。你看看我家那个,整天就知道玩游戏,一点都不上进。。。”王阿姨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走了。

    我坐着车来到母亲的墓园,呆呆地看着,母亲啊,你真的感到欣慰吗?你在天堂也是一个人吗?你知道吗?如果我不回家,不站在这个到处都是你身影的家里,没有听到别人口中,我的父亲,我起码没有那么的难过和在意。现在,我站在这里,站在你的面前,你的照片前,我就难过得不能自拔,我讨厌那个年少轻狂,叛逆的自己,回想这六年时间里,你一定很难过,女儿的不理解,疏远,丈夫的离开,再婚,你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煎熬着,多少个日日夜夜,你守护在家门口,盼望着女儿的回家,你一定心急如焚,日思夜想了吧,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原谅父亲。

    我从墓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多了,我提了一些水果,刚走到父亲的新家,门都没有进,便听到那个女人的唠叨声,“你看看你的女儿,打了那么多电话都不接,是个什么意思?不知道我们全家人等着她吃饭吗?”

    “别说了,再等等吧。”父亲说道。

    我走到家门口,先看到我的是那个五六岁的妹妹,只见她向我跑过来,“姐姐,姐姐。”说着就要抱住我,我下意识的躲闪起来,那个女人看到后显然是有些不悦,但是并没有说些什么,尴尬的走过来,“展秋,来吃饭吧。”我没有动,我看着鞋架上的拖鞋,我明白了,我是客人,我不知道要穿哪一双,这里没有我的拖鞋,就像没有我的位置一般。

    父亲走过来,从鞋架上拿了一双拖鞋给我,“穿这个吧,过来吃饭。”

    我跟着父亲来到饭桌前,看着桌子上一大堆丰盛的晚餐,这些应该是父亲的拿手好菜吧,我多久没有吃到了,我都快记不清是什么味道了,我夹起一块糖醋排骨放进嘴里,真甜,我隐隐觉得心脏难受得厉害,突然想吐,我捂着嘴跑到厕所狂吐起来,那是一种苦涩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怎么了,没事吧?”父亲递给我一张纸。我接过来擦着,“我没事,我没有胃口,我想回家了。”

    我走出卫生间,对父亲说道,“我先回家了,你们一家人慢慢吃吧。”我说完之后,显然看到父亲的失落,我没有任何的愧疚感,我那个时候就想着时不时的讽刺挖苦一下父亲,我天真的以为这样起码对死去的母亲没有那么多的愧疚,我不想自己得到宽恕,不想让自己好过,也不想让父亲好过,当时的我,觉得这样做,好像能给自己一些安慰,却不曾想,这抹不掉,放不下,才是真的伴随着一生。

    回家的途中经过药店,我去买了几片安定,我问店员,要吃多少片才能睡得踏实,她回复道,两片足矣。我拿着安定片回家了,家门口那条长长的小道很黑,路边的灯光暗暗的,我却没有丝毫的害怕,我知道母亲一定在周围看着我,陪伴着我,从未走远,因为她的家就在这里啊。

    那晚,我躺在母亲的床上,睡得很踏实,我梦到了母亲对我笑,笑得真美,却不知两行泪已然悄悄滑落枕边。

    在家等成绩的时间虽然很难熬,但我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平静,我每天都会看一部母亲为我存好的电影,或者在院子里浇浇花,坐在秋千上看看书,我享受这样的生活,哪怕现在我只是一个人,父亲偶尔会来给我送送饭,他见我不理他,他也不好意思呆太久,便匆匆离开了。我每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陈阳哥哥,甚至想林木木,这些陪伴了我那么多年的青春岁月的人,我真心感激。

    查高考成绩的那一天,我坐在电脑前,看着桌边母亲的照片,平静地输入了我的准考证号,707,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数字,我笑了,笑着笑着,突然难过起来。接着,很多人给我打电话。。。我已经不记得我接了多少个电话了,那一年,我是市一中的第一名,我成为了那一年的高考状元。

    我买了三天后去西藏的飞机票,西藏一直是我梦寐以求想去的地方,我想看看一望无际的草原,想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想望着远方的山峦亘古地纵横在目极之处,想听着游荡的歌唱家唱着一曲曲没有眼泪的传奇,豪迈粗旷。。。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最接近天的地方。。。

    我给姨妈打了个电话,告诉了她我的行程,她很赞成我出去走走,我让她帮我收好录取通知书,我回来了就去她家里取,她再三嘱咐我注意安全。我打算再去西藏之前,去看看晓妮和林木木,我收拾好了行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我要去旅游了。”

    电话那头又是长长的沉默,“好。”父亲欲言又止,“好好注意安全,有事就给家里打电话。”

    “嗯,你也是,注意身体。”我挂了电话就拖着行李往车站走去,我上车就给晓妮打了一个电话让她来接我。

    我第一次见到晓妮的父母,她的妈妈很有气质,听说是一个很有名的医生,很伟大的职业,晓妮的爸爸很温和,戴着一副眼镜,晓妮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肯定很幸福吧。晓妮的父母听说我是这一届的高考状元,激动的不得了,让我一定要在他们家住下来,我高兴地答应了。

    晚上和晓妮躺在床上,晓妮问我:“你打算去西藏多少天?”

    “还不知道,可能还会去其他地方吧。”

    “明天去找林木木吧,一起吃个送别饭。”晓妮说道。

    “好啊,这次来就想和你们道个别的,可能下次见面就是在北京了。”

    “好可惜啊,如果我不去北京,我就和你一起去西藏了。”晓妮嘟着嘴惋惜道。

    “没事,以后还有机会。”我安慰着她。

    第二天我们去了林木木家,是他妈妈开的门,她告诉我们木木和他的父亲去外省探亲访友去了,我听到后,心里竟然惋惜起来,我在离开之前都没能见一次木木,我堵住门问她的妈妈,“阿姨,林木木这次考得怎么样?”

    “木木这次考得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上清华。”他妈妈也是惋惜的说道。

    我听完了愣在原地,心里突然间像是被一个巨大的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曾经躺在草地上,信誓旦旦地说要陪着我一直下去,说陪着我上清华的少年,他该怎么办?

    我满怀心事的和晓妮吃着饭,晓妮问我:“你几点的飞机?”

    “啊。”我显然没有注意听晓妮的话。

    晓妮看着我,重复一遍,“怎么回事呢,我问你几点的飞机?”

    “今晚七点,我和你吃完饭我就去一趟市一中,潘主任找我,然后从市里坐飞机去西藏。”

    “好,一路顺风。”

    市一中的门口挂了一条长长的横幅,“展秋荣获我市高考状元”多醒目的几个大字,映得金光闪闪的,让人觉得好生耀眼夺目。

    “潘主任,你找我。”我敲了敲潘主任的门。

    “你来啦,恭喜你啊,高考状元。”

    “谢谢,多亏了学校的栽培,让我金榜题名。”我笑道,“不知道潘主任找我是因为什么事情。”

    “听说你志愿只填写了清华是吗?”潘主任问我。

    “对啊。”我点点头,“怎么了吗?”

    “北大打电话来可以给你保送名额,问你愿不愿意?”

    。。。。。

    “不用了,清华是我的梦想。”

    “那好吧,去了清华你也是有奖学金的,继续努力吧,你的人生会更加美好的。有空多回来学校看看,多走动走动。”

    “嗯,我会的。谢谢潘主任。”

    离开潘主任办公室,我看到了弗兰克,“弗兰克。”我喊住他。

    “展秋。”我冲过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你,我实现了梦想。”

    “希望你未来的路,越走越平坦。”弗兰克看着我说道,“母亲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你而感到自豪的。”

    我看着弗兰克,坚定地点点头,18岁的我,被人认可的感觉,真好。

    我一边等着车,一边给林木木打电话,一遍又一遍,但是没通。。。

    “去飞机场。”我对出租车司机说道,他开着车,我再一次望着这个学校,望向那条红条幅,展秋那几个大字,慢慢地模糊了我的视眼,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成长的路上,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离别,我们坚信离别之后会是更好的重逢,但是有些人,并不是你想要遇见就能遇到的,世界太大,当初说好的,不见不散的那些人,一次分开,可能就会后会无期了。但是我始终相信,有些人会一直被人铭记于心,即便忘记了她的声音,她的笑容,她的脸,但是每每想起与她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便足矣让我们,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