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遇

砀山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延明纪略最新章节!

    杨渊骑在马上,看着列队而行的乡兵们。

    不得不说,这些汉中男儿都是极好的兵样子,他们吃苦耐劳,换做成自己,绝对不能像他们这样穿着草鞋在路上奔驰。

    又行了十里地,乡兵们心满意足地坐在地上,他们们知道按照之前的惯例,可以享受一刻钟难得的闲暇时光,虽然依旧是不能开口交谈,但是大家低头窃窃私语是免不了的。

    不时有乡兵将他们的葫芦交给帐头,由帐头带着去距离官道不远处的汉水处打水。

    杨渊现在没有条件让士兵们一直都有开水饮用,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允许他们饮用流动的活水。

    乡兵们舒服地坐在地上,扯开身上的羊皮袄,让秋风愉快的往身体里面钻。

    偶尔会有行路的客商、农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就瞪大了眼睛盯着这些人,吓得他们赶紧跑出几步,躲开这些乡兵的视线,然后乡兵们就更加满足的休息,发出几声低笑。

    杨渊自问绝对不会像这些可爱的农人一样乐天。

    “一群小兔崽子,可一定要好好操练。”

    杨国瑞拿着葫芦喝了一口,他身上也穿着一件羊皮袄,腰间别着一把腰刀,手里提着一杆竹枪。

    杨渊望向前方,现在已经距离壻水铺不太远了。

    也不知道城固那边是什么情况。

    杨渊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

    在远处西南方的天空有一缕肉眼刚刚能够看见的黑烟。

    “国瑞叔,你看看西南边上是不是有黑烟?”

    “好像是吧,这会不是刚到晌午么,要做饭了吧。”

    杨渊感觉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攫住了自己的心脏,那种异样的感觉在胸腹里面蔓延。

    不对,这不对头。

    脑海里面一个念头忽然升起,然后就是更多的细节在脑海里编织。

    很有可能南郑方向的流民军已经动了,远处的烟尘就是他们点燃民居大肆劫掠时燃起的火光。

    正常做饭时柴草升起的烟都是灰白色的,这种黑色的烟说明燃烧物里面有很多难以燃烧的杂质。

    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杨渊咽了一口唾沫,发现自己现在要比想象中冷静得多。

    敌人正在城固城下,很有可能正在渡过壻水河。

    “命令全军起立,向着壻水铺方向继续行军。”

    杨渊镇静地下了一个命令,然后看着身后的方向。

    退回洋县是不可能的了,现在要赌一把了。杨渊觉得流寇没有可能那么轻易地就渡过壻水。

    杨家的乡兵们抓紧时间向前行动的时候,摇天动也已经逼近了城固县。

    确切地说他已经出现在了城固县城下。

    摇天动换上了一匹矫健的黄骠马,身上穿着厚实的棉甲,左右两手都带着铁护臂,他提着一根边军中习惯称为“线枪”的骑枪,带着自己的精锐骑兵监视着城固县的西门。

    在他和骑兵之后,是由流民组成的大队,他们手上拿着木棍、锄头,身上各自背着包袱,正迅速地从城固县城下通过。

    “掌盘子的,女营已经过去,男营也走了一半。咱们是不是撇下这里,接着往前走?”

    摇天动的护卫在旁边劝说着。

    他没有回话,透过头盔的护檐,摇天动审视着城固县的城墙。

    这里就是他的故乡,虽然他之前基本没来过这里,但也听父亲提起过这里的繁华。

    摇天动努力眯起眼睛,希望能够在城墙上找到一两个熟悉的身影。

    天启七年,摇天动家里没了吃的,找大户杨家借了十升麦子。过了半年摇天动凑不出还给杨家的十三升麦子,被县官抓去打了七十鞭。

    过了一年的崇祯元年,摇天动带着兄弟们反了,抓住了当初抽他鞭子的小吏,把那人的皮一点点的剥了下来。

    老子早晚会回来。

    摇天动看着城固县的城墙,缓缓调转马头,带着骑士们继续向东奔驰而去。

    摇天动带着流民大队继续向东行进,杨渊则再也没有令乡兵们休息。

    乡兵们马不停蹄直奔壻水铺而去。

    杨渊知道自己决不能回头。

    如果流寇夺下了壻水铺,渡过了壻水,他们的轻骑就会把自己这五百人堵在回去的路上。

    没有营帐、没有补给、甚至连下一顿饭吃什么都不知道的乡兵绝对会一触即溃。

    一定要赶在流寇前面赶到壻水铺。

    杨渊骑在马上,前面听到了乡兵们的喧哗声。

    一艘小舟顺着汉水蜿蜒而下,乘船的船夫看见了走在路上的乡兵们,嘴上喊叫着什么。

    杨渊仔细去听,却听到船夫在喊:“流寇到城固了,流寇到城固了。”

    果然来了。

    杨渊握紧手中的马鞭向前一挥:“继续前进。”

    乡兵们继续向前。

    壻水铺是个很普通的水陆码头,这里和城固县城隔壻水而望,南边就是湍急的汉水。

    不管是水路运输还是陆路运输,走到这里总要停一停,歇一歇。

    这一停一歇为这座小镇带来了很多产业,铺子里有几座杨家开得磨坊,在汉水的推动一下十二个时辰不停一秒的运转,碾出白岑岑的面粉供给南来北往的客商与船夫。

    有不休息的铁匠、皮匠,给南来北往的客船提供部件,这里有卖茶的茶行,有卖纸的纸行,还有供人休息的旅店,有十文钱入一次的老大姐,也有三钱银子带上一桌菜的喷香姑娘。

    这里透着一股汉中乡村常有的朴实味道,又有一丝游离于周围村落的别样气质。

    它不同于县城,又不同于乡村,却兼顾着二者相似的特点。

    他的繁华被人打破了,穿着羊皮袄拿着竹枪的战士们从东边涌入这座小小的村铺,而另一边的河岸上则是慢慢的黑色脑袋。

    杨渊和摇天动几乎同时赶到了这里。

    双方沿着一道壻水,带着迷惑地眼神望向对方。

    “这是流寇吗?”

    杨渊站在壻水铺某处房屋的屋顶上问道。

    他身边并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杨渊也不指望这些人能够给自己任何答案。

    壻水河宽阔的河水对面,是一群衣衫褴褛的贫民,他们衣不蔽体,手上拿着棍子或者锄头,像逃荒更胜过像起义。

    杨渊甚至摸不准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没准他们就是南郑那边逃出来的农民。

    而摇天动则审慎地看着壻水。

    这条河水他非常熟悉,从小就在这里游泳捉鱼,但是今天回来,眼前的壻水河却让他有些陌生。

    这陌生感来自河流对岸,那里列队的羊皮袄让他感觉有些头疼。

    这些人绝对不是官军,摇天动见过秦军,九边的部队里面没有这样打扮的。

    但这些人又不像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哪里的老百姓看热闹会拿着兵刃?

    杨渊和摇天动望着彼此,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