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然屏障

西伯利亚小火鸡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我在武侠世界里长生不死最新章节!

    “从灵力机械的大规模研究应用到飞机,汽车等新事物涌现,这三年变化是真不小。”

    “要不是亲眼见证着这一些发生,非要以为是在做梦。”

    叶昊感叹道。

    叶霄笑了。

    “飞机从无到有,再到大规模的铺开。”

    “原本的蒸汽机车,短短几年进化到现在的内燃机车。”

    “水泥,沥青铺成的道路,在整个新汉延展开。”

    “就连我们海上的战舰和商船,也在从木船慢慢像钢铁船替换。”

    “这些变化在这几年尤其明显,可之所以有今天,是新汉数十年的教育投入遍地开花,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几十年间整个工业体系的不断提升,最终,量变带来的质变。”

    “不管是天上的飞机,还是我们脚下的沥青路面,想要做出来,都需要这些年我们工业,科学领域方方面面的积累的技术。”

    “就连小小的轴承滚珠,哪怕只是一颗,除了新汉,又哪有人能造出来。”

    “这里面凝结了新汉千万工人的汗水!”

    “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新汉一万人共同缔造的!”

    ……

    高原,昆仑山。

    这里,是中原王朝权利所触及的极西之地。

    因为地理因素,中南半岛复杂的环境,高原的天然封锁,在到西域的沙漠,漠北的寒冷,将中原之国围绕起来,使汉文化圈在这一道地理屏障内自成一体。

    在加上黄河,长江,淮河的富饶,使这片大地,天然形成了一个以大河流域为中心的文化圈。

    如今的新汉,在这道同时兼顾了地理,文化屏障的范围内,达成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而现在,新汉正打算突破这道天然屏障。

    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事。

    秦皇汉武所能及的极限,西不过昆仑山,北不过漠北。

    对于生产力有限的封建王朝,即便如如何惊才绝艳的帝王,也不可能走出这道屏障。

    因为封建和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资源,根本不可能提供跨越如此距离的漫长征途。

    能联通东西的,唯有从西域走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沿着中南半岛向西的丝绸之路。

    即便只是走商队,路上丝绸之路也在几次小冰期的时候没落。

    唐朝时丝绸之路的繁盛,一部分原因是唐朝时气候温热,西域还有大量依托绿洲建立的小国,作为商路的补给站。

    从宋开始,贯穿近千年的明清小冰期开始了前奏。

    能维持农耕的四百毫米降水线南移。

    对于封建农业国来说,种地是看天吃饭的。

    没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可耕种的土地,就会因为江水不足被废弃。

    原本耕地的范围是长城以南可耕种,关陇之地便是富饶之地,一国核心所在。

    而从宋朝开始,小冰期其实已经开始前奏。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适宜耕种的地区南移。

    原本作为粮仓的关陇地区,变的只是可以耕种,而最适宜耕种的地区,则变为了江南。

    一方面是对南部的开发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有了成效,另一方面也是气候因素,让重心南移成了必然。

    而在西域和高原,也同样有直接的体现。

    唐时温热,高原的气候也变的适宜耕种。

    有了充足的粮食,才有了强大的吐蕃王朝。

    吐蕃人善战,一直受限与高原生存资源紧张,不能得势。

    一朝粮食充足起来,人口上来,其强大便不可阻挡。

    若不是盛唐更为强大,能压吐蕃一头,历史都要被改写。

    而西域同样如此。

    有西域三十六国的说法,可其实根本不止三十六。

    温热时期的气候条件,让西域有不少绿洲,而西域诸国也依靠着这些绿洲存活。

    到了宋元之时,西域诸国便已经衰落,甚至不少消失在了沙漠中。

    再后来,西域诸国就只留下传说。

    随着小冰期到来,西域沙漠的那些绿洲枯竭,就连地下水都彻底干枯,曾经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沙漠中的明珠,变成了真正的荒漠,成为生命的禁区。

    这也是路上丝绸之路再无唐时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到了新汉,几十年时间,国力空前强盛,可气候变迁,是没办法的。

    小冰期已经悄然开始,南方不曾下雪的地方,冬天也能看到雪了,甚至泉州的港口有一年都封冻了。

    按理来说,这年岁,新汉的势力范围,会收缩才对。

    可新汉并不是传统农业国。

    新汉在推翻封建建立新制度的同时,也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工业化。

    不论是粮食产量,还是各种机械带来的庞大生产力,都能让新汉做一些以前不敢想的事。

    比如,顶着小冰期的debuff,强行向外扩张。

    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培养耐寒作物,化肥以及科学种田的普及,让新汉在气候条件变差的情况下,粮食增产数倍。

    即便没有达到四百毫米降水线要求的地区,也通过开掘地下水,引河湖的水,以及积蓄雨水来满足耕地需求。

    在西域,除了极个别地区因为条件不满足选择了将当地人迁出外,大部分地区也通过修建各类设施,保障了当地供水。

    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坚定的在沙漠中扎了根,让大自然的变化,无法逼退人类的脚步。

    相比于经济利益,西域的各项工程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

    而高原上,新汉也放弃了传统农业,而是将重心转向矿产资源开发,高寒地区特有药材和一些特殊药材培养,加上高原南部森林的一些特殊产出。

    于此同时,为了改变高原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带来的隔绝,高原也是新汉最早使用沥青铺路的地区。

    直到现在,新汉产出的大部分沥青,都供应到了高原地区。

    剩余的部分则主要供应在燕京到新城这条南北大干线上。

    联通燕京和新城这两座新汉最重要的城市意义自然不用说。

    而在高原修炼,更是对整个新汉来说,意义重大。

    高原地区本来就是新汉统治最薄弱的地区。

    而从这里向西,在路修通的情况下是相比于走西域更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