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吐蕃内相急归国

博带青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李宁到达宝鸡县驿站不久,正在吃饭时,忽然见到一队人马,正从西面而来。只见为首之人慢悠悠得走在街道,不时观望,似乎很久没出门似的。

    他瘦弱的身躯勉强挂着一件肥大的深青色官袍,上面还沾染不少灰尘,稀疏的白发插着个木簪子,看起来颇为狼狈。

    这位官员随后跟着士兵进入了驿站,他们一人要一碗面片汤便吃了起来。那位官员双手捧起大碗,不顾热气,喝了好大一口。

    他闭眼细细回味一番,接着竟哭了起来,随后哭声越来越大,老泪纵横。李宁在二楼看得真真切切,一时竟停下饭食,看起他那影帝般出神入化的演技。

    这时与他同行的一位军官劝慰道:“袁书记入番十七载,今朝归国,实乃大喜!怎会如此伤感?”

    那官员转悲为喜道回道:“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重归故土。喜极而泣罢了,让校尉见笑了。”

    军官恭维道:“袁君于国有功,忠心不二,堪比汉朝那谁来着?哦,我想起来了,苏武。”

    那官员听后又低下了头,只顾吃饭,一会儿才道:“世人只知苏武持节不屈,哪知李陵之难。”

    这时走下楼的李宁小声说道:“慎言,慎言。”

    那官员听后,立刻明白,脸上露出懊悔不已的表情。

    李宁接着道:“小子略备薄酒,烦请赏脸。”

    那官员见李宁彬彬有礼,方才又好心提醒,且身后侍从一身军士装扮,于是便回:“谢过小郎。”

    楼上入座后,李宁自我介绍道:“在下广陵君王长子,太子长孙李宁。敢问,您可是平凉旧人。”

    那官员听后起身欲拜,口中呼道:“拜见世子。”他被李宁扶起后答道:“下官姓袁名师,字同直,确是平凉旧人,曾任会盟使掌书记。”

    原来,袁同直是昔日“平凉劫盟”中被掳走的官员之一。掌书记一般为节度使属官,负责文书笔墨工作。当然一些会盟、出使,也会设置这一官职。

    怪不得,他刚才是那般情形。二十多岁奉旨会盟,一去便是十七年,如今竟已白发苍苍。

    李宁从他二人对话中便猜测出出,他许是平凉旧人。方才出言提醒,也是好意,毕竟当今皇帝李适没有像汉武帝一般夷灭叛国降敌之人三族,反而照拂有嘉。

    李宁出言劝慰道:“书记深陷敌国,受苦良多,此番回朝必会嘉奖。”

    袁同直叹气道:“变节失忠之人,怎配恩赏?”

    李宁不知袁同直在吐蕃做了何事,于是问道:“此话怎讲?”

    袁同直喝了一口酒才缓缓哭诉道:“去衣散发,含羞受辱。私为敌国之官,愧对朝廷。罔当外邦之婿,愧对祖先。”

    昔日“平凉劫盟”中,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宦官刘延邕、俱文珍、李清朝;判官郑叔矩、路泌;掌书记袁同直;将军扶余准、马宁、孟日华、李至言、乐演明、范澄、马弇等一千余人被俘,全部被剥去衣物,驱赶至番,极其屈辱。

    李宁这才明白为何说李陵艰难,原来袁同直和李陵一样娶了外族女子。他接着劝道:“异族所逼,迫不得已。书记若未做危害大唐之事,朝廷也不会深究。”

    袁同直再次喝了口酒说道:“教书育人,稳定陇右,资敌助贼,怎不算危害大唐。”

    接着袁书记又道:“陇右汉人数十万,我实在不忍黎民惨遭奴役啊!只得暗中教导,使其不忘朝廷之恩。”

    李宁听后拱手道:“先生高义,陇右汉民幸遇先生。”

    袁同直只顾喝酒,才三四杯便有醉意,未理睬李宁敬拜。李宁也能了解袁同直心中多年苦楚。

    李宁早在扬州时,便从王锷处得知吐蕃谎报丧事的消息。(详见第045章:吐蕃攻唐乱西北,第083章:劝君莫惜金缕衣)当时他便百思不解,只好命裴盼之父裴温暗中打探消息。

    李宁运粮过润州时见到的催粮官高霞寓正是报丧之人。只可惜,李宁刚离开润州不久,裴温回信便送到扬州。

    裴温毕竟属于商人,虽然得官,也是虚职,无法打探朝中秘辛。李宁也并未放在心上。

    后来李宁在江南辗转多地,直到在忠州时才收到那封回信。毕竟高霞寓从属下兼好友的郦定进处得知,李宁要去忠州的消息。

    裴温虽是商人,但管理着难民集中地:济民村。他从难民口中得知,城西京兆尹李实施粥次数增多。

    裴温又发现长安城骤然出现不少胡商,便暗中以醉仙酿的生意与其中一位胡商搭上线。一番套话后,他得知一惊人的消息:吐蕃暗中献粮。

    怪不得李宁在扬州时听王锷说京城灾情相对稳定,原来不止陈许节度使刘昌裔献粮。

    陈许军仅筹献五万石粮食便被赐号忠武军,怕是有掩人耳目之嫌。朝廷与吐蕃私下达成的交易,绝对不简单。

    李宁认为,吐蕃不趁着京畿大旱,暗中发兵,大举来攻,以雪前耻,已是万幸。但吐蕃既献粮又报丧,肯定有所图谋。

    李宁于是询问刚从长安接他的康艺全道:“近日京中可有关于吐蕃之事?”

    康艺全回道:“近日京中传言渐起,或说吐蕃求亲,或言吐蕃内乱。据说圣上与张侍郎及诸位相公密谈一日,颇为慎重。”

    李宁听后反驳道:“吐蕃新丧,怎会求亲?新旧交替,生乱倒有可能。不过,若有内乱,怎会献粮?”

    不过,李宁知道,吐蕃赞普并没有去世。自从两年前吐蕃宰相论莽热被擒后,去年派使者论频热朝贺,今年又派使者论乞冉报丧。过去十几年,唐番两国交恶,不通使者,不曾贸易,断绝往来,如今却频频来访。

    康艺全不解地问:“吐蕃献粮,我怎不知?”

    李宁一看康艺全不知吐蕃献粮之事,说明京中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此事。

    李宁接着问康艺全:“近来崇仁坊,番相论莽热是何做派?”

    康艺全回道:“番相请赏求赐,挥霍无度,两月前还大摆寿宴,京中不少达官显贵悉数到场。”

    李宁心中思考着:“摆宴交好,报丧示弱,献粮···献粮”

    突然,李宁恍然大悟,心中猜测:“番相献粮,定是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