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00章全捋了

意元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三国之顾盼生辉最新章节!

    一如曹盼想尽办法的想要让世族们老老实实的为她所用, 世族们当然也想尽办法的要让曹盼吃苦头。

    世族广布联姻, 各家的关系盘根错节,必要的时候, 他们沆瀣一气, 一致对外, 因着朝中的大员是都是世族,而各郡各县的官吏也是世族,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是曹盼没有直接连根拔起,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原因。

    当然, 崔今去了崔家, 曹盼也去见了另外一个人, 杨修。

    曹盼拜访的理由是现成的,当初她与杨修打赌, 赢得了杨家尽阅杨家藏书的两年之权。

    纵然曹盼一直没有讨要,也不代表这个赌约不作数了。

    不过, 杨彪对曹盼的意见那是极大, 曹盼给杨修递了帖子, 提及了要看书的意思, 杨彪冷哼道:“别让她进我们杨家来。”

    “父亲。”杨彪对于曹盼的不喜让杨修皱起了眉头来, 唤了一声,杨彪充耳不闻。

    杨修道:“父亲怨极了曹明心步步紧逼,你别忘了,如今的她更是尚书令, 这个位置是她凭着自己的本事争来的,你纵不喜于她,你也得认了你不如她。”

    “你。”被儿子这么戳心,杨彪气得胸口阵阵起伏。

    杨修道:“父亲至今依然没有看清局势,坚持为那千疮百孔的汉室而无畏生死,儿不愿与父亲一般,余生只愿与魏公荡平天下,纵为棋子亦无怨无悔。”

    父子之间,志向不一,杨修说服不了杨彪,杨彪也没有办法让杨修改变主意,僵持不下,还是杨修道:“父亲不想见尚书令便不见,反正尚书令是来见我的,并非父亲。”

    说着便亲自出门去迎曹盼,“尚书令。”

    “杨公子。”曹盼与杨修作一揖,各自见礼,杨修道:“尚书令请入内。”

    “杨公子要是不介意,我们到外面坐坐,杨太尉可不希望我迈入你们杨家。”曹盼含笑说着,杨修听着曹盼一语道破自家父亲的心思,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曹盼道:“杨公子知我不在意,你又何必在意,走吧。”

    杨修真是不得不服了曹盼呐,而今曹盼已是魏公国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杨修在她面前也得称一个下官,在哪里说话都是说,杨修也不怕曹盼会坑他。

    尾随曹盼到了一处食肆,清静幽雅,曹盼跽坐下,指了对面与杨修道:“杨公子请坐。”

    杨修与曹盼作一揖,曹盼道:“杨公子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我来找杨公子究竟为何?”

    “为改官制之事。”杨修倒也不藏着掖着,坐下后如实而答。

    曹盼道:“那杨公子是决定要跟他们抱成一团,还是助我一臂之力?”

    杨修一笑道:“愿助尚书令一臂之力。”

    端是干脆地道来,曹盼道:“如此,必叫杨家因杨公子而获利。”

    这是曹盼对于杨修的承诺,杨修为什么会愿意为曹操所用,就是因为他认定了曹操是个能够平定天下的人,与这样的人为棋子,可展其所才,又能得他所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曹盼一开口他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因为他这一次作为曹盼的棋子,也能得到这些,曹盼,是在为曹操做事。说到底,他依然还是曹操手中的那颗棋子。

    “杨公子果然是个聪明人。”曹盼笑着感慨一句,杨修与曹盼作一揖道:“比不得尚书令。”

    曹盼在大事之前能够不拘小节,敢用他杨修,对此,杨修也不得不认一个服字。

    这样的人,若是能助曹植该有多好啊。不过,上次司马馗一事,曹丕那样的态度,虽然事后曹盼从来不提,但如此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了,曹盼难道还真的能够半点都不在乎?

    “如此,杨氏之人就有劳杨公子,我在尚书如定下的五日之期可不是说说而已。”曹盼这是在提醒着杨修,杨修作一揖道:“尚书令放心,修一定会安排好。”

    如此,两人算是达成了协议,而杨修也顺口提到了曹盼递帖上门之事,“当日曾与尚书令有言,家中藏书供以尚书令尽阅两年,尚书令打算是何时开始去看?”

    “如今怕是不得空了。”曹盼据实而说,“杨公子如果不介意,就一天一卷好了,两年,算个七百本,你借我七百竹简看看如何?”

    杨修听着曹盼这话一顿,半响没缓过神来,把书给曹盼借出去?杨修微蹙了眉头,曹盼轻笑道:“当日有言在先,我只往杨家看书,杨公子若是为难,不借便便不借,无妨。”

    半点没有怪罪的意思,然而杨修这却应道:“好。”

    听到这一句应好的话,轮到曹盼一顿了,这真是……

    拿眼看着杨修道:“尚书令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相信尚书令必不会让我杨家的书流落在外。况且,七百竹简,若是真让尚书令往杨家去看的话,绝不止这七百竹简。”

    杨修是个心里有数的人,曹盼听到这里愉悦的笑了,“杨公子真是个聪明人呐。”

    这一回见面,曹盼已经赞了杨修三回,三回都是聪明人!

    “待六部事毕,修便将七百竹简送到尚书令府上。”杨修收下了曹盼的夸奖,与曹盼作一揖。

    “那就多谢杨公子了。”无论杨修究竟为什么而改了这个主意,曹盼还是收下了,七百竹简啊,看来她是又要有得忙了。

    不过,就是不知道杨修会给她挑些什么样的书?曹盼目光闪闪,聪明如杨修,既然已经答应了借书给她,那就绝对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五日后,曹盼第一个到了就是吏部,陈群所领得吏部。她这回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后头浩浩荡荡跟着一群人,皆是些郎君,岁数有大有小,虽然奇怪曹盼怎么会带了那么多人来,吏部上下以皆与曹盼见礼。

    “吏部的所有相关文书是否已经归档?”曹盼开门见山地直问,陈群并不在,不过一部之人,周不疑那是曹盼的人,出列道:“未曾。”

    别人说的话曹盼未必信,周不疑既然说了不曾,那就必然是不曾。

    曹盼冷冷一笑,“诸位,可是?”

    一群人面面相觑了半响,最终都齐声应道:“是又如何?”

    一句是又如何,果真是有恃无恐啊,曹盼道:“来人,将吏部上下所有的官吏全都押到魏公之前,那就看看,是又如何。”

    应着曹盼的话,守在吏部的所有部曲都动了,直接将吏部的人都扣住,他们自然是不肯的,挣扎叫嚷着,曹盼充耳不闻,与周不疑道:“你带着他们迅速将文书归档。”

    指着后头她带来的那些个郎君,周不疑作一揖道:“是。”

    曹盼再道:“若是各司各部有不从者,许你便宜行事之权,送入到魏公之前。”

    不忘给周不疑这样的权利,周不疑应声道:“是!”

    如此,曹盼带着她的人,连带吏部的所有官吏,浩浩荡荡的往曹操的宫殿去。

    曹操正在与荀攸、崔琰、程昱、钟繇这四位左右相议事,听到来报曹盼押着整个吏部的官员来了,曹操的嘴角抽抽,不过也不算意外。

    “都让他们进来吧。”既然事情曹盼要闹大,曹操这个当爹的除了给曹盼撑腰还能如何?

    尚书令是他让曹盼做的,改官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曹操心里比谁都清楚了,如今是他们父女同仇敌忾的时候,曹操是必要偏袒到底的。

    曹盼就那么一马当先地走了进来,与曹操作一揖,“阿爹。”

    曹操点了点头,指了她身后的人问道:“你这是?”

    “五日前,儿与六部提醒让他们尽快将各部的文书归档,兵部早在儿提醒之前已经将事情都办好了,余下五部,儿多给了他们五日的时间,五日至,儿往吏部去,只见吏部诸位大人都在说话,而文书归档之事并未完成。儿奉阿爹之令掌管六部,如此玩忽懈怠之官吏,儿请将他们尽数革职。”曹盼最后直接把她想达到的目的道来,如此大的口气,一旁的人都倒抽了一口气。

    荀攸在旁边提醒了一句道:“若是将他们尽数革职,谁人来掌吏部?”

    “当然是办实事的人来掌。”曹盼这般回答,“阿爹曾几次三番下令求贤,论才而不论德。身为一部官吏,连区区的文书归档都不能做好,如何为国为民办事?如此官吏,留之何用?”

    事实摆在面前,曹盼的指谪无人能够反驳,而曹操亦道:“我曾经说过,朝廷没那么多的俸禄养闲人,没想到啊,小小的文书归档一事竟然都办不好,革职。”

    听到曹盼说了一句让办实事的人来掌,曹操思及曹盼这几日的动静,想必她一定早就想好应对之法,如此,曹操当然要把这些拦着他改制的人都收拾老实。

    “魏公。”程昱在一旁出声唤了,曹盼道:“程公以为不妥?”

    程昱原本这一唤便是不太同意曹操这样的做法,但是听到曹盼如此直白的道来,世族们的猫腻程昱又不一事无知。

    故而程昱平静地反问了曹盼一句,“不知余下之四部,文书归档一事是否已经办妥?”

    如果只拿一部杀鸡儆猴,程昱绝计不拦着,但是世族都是些什么人呐,他们向来都是抱成团的,吏部文书不曾归档,其余四部呢?

    “几位尚书皆不在,我刚至吏部,已经派了人去问,应该快要回来了吧。”曹盼如此地回答,程昱拿眼看了曹盼。

    曹盼之名,天下皆知,程昱却与曹盼相交不深,勿勿几次会面,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依着曹盼多年办事的风格,她不是鲁莽之辈,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若是曹盼没有将其余四部的事情办妥,到时候曹盼真要将其余四部的官吏连同吏部的一般撤职?

    一下子撤了那么多的官,魏公国空了那么多的缺来,那是要出大乱的。可若不撤,骑虎难下,曹盼还有何威严,曹操又有何威严?

    程昱想了很多,他那未尽之言同时目光灼灼地想要传递给曹操。

    “回尚书令,奉尚书令之命前往其余四部询问文书归档一事,余下四部皆已将文书归档。”在这个时候,曹盼派去问话的人前来回报。

    所有人都傻了眼,也包括程昱。

    这不是世族的作风啊,要是要弄鬼,不可能只让吏部不干事,应该是其余的四部都一道配合才是?除非……

    几个老谋深算的人都同时地看向了曹盼,曹盼必然是说动了其余四部中的世族,让他们把文书归档一事办好了,而且必是许下了重利,否则就凭他们的性子,无利绝对不会为曹盼所用。

    “请阿爹将吏部官吏尽数革职。”来人上报之事,那是直接将曹操最后的顾忌都打消了。

    曹操道:“革职,若是再有同犯者,不仅革职,而且永不录用。”

    这才是最狠的啊,永不录用,那就都别想在魏公国混了。

    “吏部空缺,你尽快将人补上。”曹操不忘提醒曹盼一句,曹盼道:“儿请父亲破格提用周元直为吏部尚书。”

    顺竿子爬说的就是曹盼这样的人了,瞧瞧她这立刻就让周不疑升官了。

    哪怕是曹操都一顿,拿眼看了曹盼,周不疑,那才多大啊,他之前是郡守,刚升了吏部侍郎,这才几天就当上了吏部尚书,升得未免太快了吧?

    但是,曹盼说的话,曹操一时也不好拂了曹盼之意呐,毕竟这刚革了那么多官,要是他就不许曹盼提议的人掌管吏部,那不是打曹盼的脸吗?

    曹盼那都是为了他们曹家做事,提任周不疑,周不疑必是有这样的能力,就是过于年轻了。

    “任人唯才,只看其有没有能力,儿举荐周元直是因为儿以为周不疑有这样的能力。”曹盼把刚刚说过的话再次丢了出来,曹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有种无法反驳的感觉。

    “准了。”曹操终于还是松口了,毕竟对比起曹盼来,周不疑也还大曹盼几岁。

    而且,提任了周不疑,如果周不疑坐不稳那吏部尚书一位,再捋了就是,到时候也没人能怪到曹盼的头上。

    曹操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但是,曹盼既然把人弄了上去,周不疑就不会再让自己从上面下来。

    等曹盼再出去的时候碰到急急赶来的陈群,不过,如今他已经不是吏部尚书了,曹盼只看了他一眼,脚步未停地走了。

    而吏部的所有官吏皆是哭丧着脸,有人与陈群道:“大人,吏部所有人,除了周元直,所有人都被魏公革职了,也包括你。”

    急急赶来的时候陈群就想到了这个可能,真听到了还是气得不轻。

    而曹操的内侍这会儿捧着诏书出来,见到他们吩咐道:“魏公有令,命尔等立刻离开铜雀台。”

    这是连呆都不让呆了,陈群问道:“魏公将我等革职,吏部之事由谁来主持,尚书令?”

    “吏部尚书一职由周元直周大人接任,至于别的人,尚书令自然会安排,这就不劳诸位操心了。”话虽然还是客气的说,但那不善也不是假的。

    陈群听到周不疑继任吏部尚书一职,侧过头问道:“其他四部呢?”

    一片死寂,半天没有人回答,陈群问道:“难道魏公将其他四部的所有官吏也一道革了职?”

    内侍虽跟了曹操那么久,对于他们那点心思也算是懂一点的,听到这句问话,冷冷笑道:“除了吏部,余下各部皆已将文书归档,魏公为何要将他们革职?”

    陈群睁大了眼睛,他这是被坑了,被坑了?

    吏官尚书啊,那可是主掌天下选士之权的官位啊,他竟然丢了,丢了?气冲于顶,陈群晕了过去。

    这自然又成了一桩笑谈,但是曹操至此也算是看明白了。

    别看平日里世族们说是抱成一团,然而一但能够利己,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们的所谓姻亲。

    从前他只想着靠自己的一拳脚去跟世族们斗,怎么就没想到让世族跟世族们斗呢?

    对于曹盼这般的行径,曹操连连点头表示十分的赞赏,曹盼这脑子着实转得快。

    而吏部那头,周不疑已经带着人将所属于吏部的文书一一归档。

    待曹操的任命书下达时,那一群刚认识的人纷纷与周不疑道贺。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里头,哪一个不是五六十岁的老人,独独只有一个周不疑是正值当年,未至而立之年,却已为六部尚书之一,那可是除了丞相之下的大员呐。

    当然,这也让这些由郭夫人举荐入曹盼的人看到了希望。

    曹盼虽为女儿身,手段不输男儿,看看周不疑,先时周不疑为曹盼之宾者时,谁人不暗骂周不疑选了个女人,半分男人的骨气都没有。

    但是,如今周不疑如何?他一出仕便是上庸郡之郡守,才不过三年,魏公国改制,他被调入吏部出任侍郎一职,结果顶头上司要坑曹盼,却把自己给坑了,周不疑这便顶上了吏部尚书一职,这等升官的速度,哪个能不服?

    服是要服。

    周不疑听着升官一事却表现淡淡,好像升官的不是他一般,除了能够参与魏公国之大事议政,他是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娘子打算何时推行科举取才之制?”周不疑凭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坐稳了吏部尚书一职。

    底下的人都是新来的,恰恰也正因为他们是新来的,对于周不疑的命令那是执行得百分之百。

    如此一来,周不疑在一回与曹盼小聚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还不是时候。”曹盼这般地说。

    “咱们的底子还不够稳,刚改了官制就想改取才之制,上次咱们让他们窝里斗赢了一回,再有下次,他们就会学乖了,这一招也不是百试百灵的。”

    周不疑道:“魏公之意,秋收要再征孙权?娘子一道去吗?”

    “阿爹之意是让我留守。”从前曹操能大大方方的去征战是因为有荀彧坐镇后方,如今曹操要再出征,曹盼也得给他留守。

    察觉到周不疑的目光闪露出着光芒,“元直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若丞相出征孙权,太平了两年的荆州刘备必会动。”周不疑指出,曹盼道:“汉中?”

    周不疑点点头,“汉中自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休养多年,此时丞相若出征孙权,刘备必然兴兵汉中。”

    “元直知道我在想什么?”曹盼突然冒出这句话来,周不疑看向曹盼,不解曹盼何意。

    “无知之前说过刘备有些运道,他若来汉中,我想让汉中成为他的葬身之地。”曹盼的目光闪烁着前所未有的亮光,她是真的这么想。

    “我等了两年,我两年不动,就是想让刘备动。于我们如今的局势,谁先动就是谁先坐不住,我啊,就是想要看看诸葛能明白这样的局势谁动谁就输了先机,刘备能不能忍,又能忍几时。”

    各方的诸侯皆已平定,曹操的北方已经太平,除非他们能挑得异族兴兵,但就算是异族兴兵,如今幽、凉之地皆是曹盼的兵马在守,他们敢动,曹盼管叫他们有来无回。

    而诸葛亮这两年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南中的少数民族而以壮大自己。

    南中之地,随着诸葛亮实施不屯兵不留官以制,民心已归。

    曹盼在强大之余,诸葛亮何尝不是在不留遗力的让刘备也在强大。

    可是啊,一个人弱得够久了,突然强大起来,壮志再起,刘备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汉中为兵家必争之地,他能忍一时,却忍不得一世。

    偏偏曹盼对于攻城掠地一事并不热衷,诸葛亮未必没有劝刘备让他等曹盼出手。

    可是在益州最弱之际曹盼都没有派任何兵马进犯,只将北地收拾安定。

    曹盼今岁几何,而刘备又是几何,曹操迫切的想要一统天下的心,难道刘备就没有吗?

    有!以前只是因为兵力不够,粮草不够,他纵然是想也只能埋在心底的最深处,但到今日,两年的休整,他看着益州平定,荆州安宁。

    纵与孙权之联盟已经只剩表面的情份,但是这个时候曹操举兵南下,欲夺江东,他要是能忍住不趁这个时候对汉中举兵,曹盼就真服了刘备。

    “所以,娘子都已经想好了对策?”周不疑听到曹盼这么说,暗自松了一口气。

    曹盼点了点头,“我想这一战刘备所派的先锋将一定会是张飞。”

    “张飞啊,因着被我所擒而又被我放,两败上庸郡,他于刘备帐中引得诸人不满许久了,益州之时,我差点让人取了他的命,刘备很清楚,想要让张飞恢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再立战功,尤其是对我之战功。”曹盼一一分析而来。

    周不疑道:“诸葛孔明一定会拦着。”

    “他拦不住。”曹盼极其笃定地说。

    勾起一抹笑容来,“如同我当初拦不住曹纯叔叔带兵追赵云一般,他也拦不住刘备想帮张飞重振威名的心思。”

    周不疑看着曹盼的笑容,也轻轻地一笑了。

    “人皆有私心,刘备有逐鹿天下之心,关羽与张飞于他势微时随他走南闯北,几次救他的性命,他又怎么舍得让张飞背负一世的骂名呢?”

    尤其刘备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张飞是有多冤枉,所以只要有机会,刘备是一定会帮张飞战胜曹盼,将上庸郡两败之辱洗涮。

    “张飞啊,容他活了那么久,也是时候取他的命了,我倒要看看,今日之刘备面对张飞之死会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二合一,加更等到月底哦,我会大爆发,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