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寺中

赵十一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造反不如谈恋爱最新章节!

    防盗中, 请稍后或补订阅  从景和宫回来的夜里, 姬月白与她小吵一通, 最后却说:“.......不若还是叫我搬出永安宫,也省得碍了母妃的眼。”

    前些时候,姬月白顶着受伤的脸在闻知阁里闹了一通, 把偏心之说嚷嚷得众所周知,按长嫂张夫人的意思便是“按规矩, 无论公主还是皇子,到了进学的年纪都是要搬出去单住的.........如今二公主这几句话传将了出去,陛下少不得也要多想的......”

    .......

    这一桩桩一件件,过去张淑妃虽也气得牙痒可也从来没有放在心上。此时, 她心念一动,已是明白了姬月白这折腾来折腾去,最后的真正目的:她想要搬出永安宫。

    既是明白了,这么个关键时候,张淑妃自然也顾不得计较女儿搬出去这事会不会伤及自己脸面, 很快便打算服软。她顺势垂头, 咳嗽了两声, 待得声气稍稍缓了缓, 她便软下声调,低柔又婉转的叫了一声:“皎皎......”难得的示弱语气。

    姬月白听这声气,便也猜着张淑妃这是与她示弱, 表示有意配合。她确实是不想真和张淑妃闹得两败俱伤:虽然张淑妃百般苛待她, 可她却也没真气到那份上。事有轻重缓急, 她当前最要紧的是要搬出永安宫——要不然,哪怕揭穿了张淑妃欺君之事,张淑妃被皇帝责罚,她也得蹲永安宫里跟着受冷遇。所以,与其鱼死网破的闹开,不如先借此拿捏住张淑妃,逼她让步。

    趁着传旨宣太医的太监还没出门,姬月白靠在皇帝怀里,用小手拉了拉皇帝的袖子,主动开口道:“父皇,我看,还是叫陆太医过来吧。”她是早便思量过局面的,劝人的话倒是十分流利,“这几日母妃的病都是陆太医看着的,还是要寻个知根知底的人过来看看才好。”

    皇帝心念一转,倒也觉得女儿说的有些道理,便让人先叫陆太医过来看脉。

    张淑妃听说请的是陆太医,心里也不由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只仍旧有些犹疑女儿闹了这么一通究竟是要如何收场。

    也是亏得底下人腿脚利落,不一时便请了陆太医来。皇帝心里担心张淑妃的病情,沉着脸先叫陆太医上去看脉,一句话也没多说。倒是陆太医有些个忐忑,十分担心是张淑妃装病的事情被发现了,不由暗暗的去看张淑妃的眼神。

    张淑妃却也摸不着姬月白那孽障的思绪,只怕是多说多错,惹急了姬月白便要戳穿她假病的事情。所以,她便也端出柔弱病美人的模样,靠着缎面软枕,低垂螓首,柳眉似蹙非蹙,只轻轻咳嗽着,一句话也不说。

    果然,紧接着便听到了姬月白软软的声音:“陆太医,母妃这病是不是要静养呀?”

    陆太医垂着眼睛,眼睛余光却是看向张淑妃。

    张淑妃回过意来,犹豫了一下,还是顺着这话,低声道:“我这身子本就不中用,若要静养,那......”她没把话说完,只抬眼去看陆太医。

    陆太医心下有数,这便顺着话往下说:“娘娘体弱,郁结于心,实是内里虚耗太过,还是要多养一段时间才好。这一段时日,确是不宜劳心劳力。”

    张淑妃的脸色显出几分慈母的担忧之色,如神庙里那圣洁慈悲的观音神像,实在是温柔动人到了极点。只见她低头垂泪道:“我只病了一会儿,便叫皎皎吃了这么些苦,这要是再病下去,皎皎可怎么好?”

    姬月白从皇帝怀里下来,跑到张淑妃床前,这便哭出来了:“母妃,你可不要死.......”

    张淑妃流泪恶心人,姬月白自然也要恶心回去。

    反正,就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张淑妃本来只是因着皇帝在眼前,下意识的要拿腔捏调的作态一番,此时见着姬月白趴在床边哭着说什么死不死的,她这喉咙里便好似咽了只虫子,恶心欲呕,一时间脸上神情也僵住了,再也端不出泣容。

    偏姬月白还真就好像要做孝女,这会儿还哭哭啼啼的道:“母妃,只要你没事,叫我抄一年的佛经也没事的......”说着,她好似想起了什么,忙不迭转头去看皇帝,含着眼泪的眸子雾蒙蒙的,哽咽着道,“父皇,要不然,叫我去慈安宫吧?我去慈安宫陪皇祖母抄佛经,也算是替母妃祈福。”

    经过上一回在景和宫的试探,姬月白如今也已是心知:皇帝是不会放心叫她这样小的年纪就一个人住外面。所以,她主动的退了一步,给皇帝另提了个方案:去方太后的慈安宫。

    方太后是长辈,也是皇帝信任的人,自然也是很可靠的。

    果然,这一次,皇帝还真有些被说动了。他心里既担心张淑妃的病情,又怕张淑妃病里没精力照顾女儿。毕竟,眼下才出了徐嬷嬷这事,他也实在不放心张淑妃管教下人的本事——他到底是做皇帝的,自然也没时间整日里过来替张淑妃敲打下人。

    所以,他如今听得姬月白的话,眼睛不由一亮:这倒也是个好主意。

    只是,想到慈安宫的方太后,想到方太后素日里的脾气,皇帝口上还有些犹豫:“去慈安宫倒也不错,只是,你皇祖母那性子......”

    恰在皇帝沉吟不决,满腹犹豫时,忽而听到门口传来太监拖长语调,又尖又响的通禀声——

    “宸妃娘娘到——”

    姬月白一直紧绷的肩头稍稍放松了一些,不由自主的长舒了一口气:她一直想请的外援,终于还是来了,这搬出永安宫的事情可算是能够真正的定下来了。

    果然,不一时,便见着方宸妃领着几个宫人,缓步从外面进来。

    这后宫中,能到妃位的都是诞育了皇嗣的,论位次正好就是:许贵妃、方宸妃、张淑妃、慕贤妃。

    张淑妃美貌惊人,慕贤妃温柔婉转,而方宸妃却是人淡如菊。

    张夫人自是心知:女儿被逐出宫门这事必是瞒不过旁人的,到底是伤及女儿家的名誉,便是对日后前程也是有碍。偏家里头对张瑶琴这嫡长女又素是寄以厚望的.......

    一念及此,张夫人也不免叹了一口气,眼尾处显出淡淡的细纹,神色间更见温婉贤淑,只语气清淡:“也罢,正好叫你吃个教训,先在家里好好磨一磨这性子。”

    张瑶琴还要哭诉,张夫人却抬手做了个手势,令她止声:“只要人还在,名声和前程总是能挣回来的。家里有我与你祖母,宫里也有你姑母,万不必你一个姑娘家自己豁出脸去争去抢的。”说罢,张夫人与她摆摆手:“你回去歇一歇吧,明日便去族里女学进学。只是........”

    说到这里,张夫人的语声忽然顿住,张瑶琴也心头一动,屏息等她说下去。

    张夫人神色淡淡的看了女儿一眼,一字一句的道:“只是,当年家里一意送你入宫,反倒把几个和二公主年纪更接近的姑娘给落下了。因着这事,族里头多有议论,你几个堂妹也心有不服,偏你又是这么出宫的——接下来,你在在族里的日子只怕要不好过。”

    张瑶琴听着张夫人一句接着一句的话,反倒渐渐提起了精神,觉出几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志来。她仰起雪颈,那张秀美的面庞上已然重现露出从容自信的光彩,自然而然的道:“母亲且放心,她们那些个小手段,我素是不放在眼里的。”

    “好,这才是我的女儿,”张夫人满意的点了点头,语声也稍稍温和了一些,“至于宫里那头,我替你去说。”

    第二日,张夫人便递了牌子去见张淑妃。

    张淑妃虽夜里被女儿气了一回儿,夜半时才囫囵睡了个觉,早起都不得劲儿,但是见着娘家嫂子却是没有不高兴的。

    只是,张淑妃眼下见着嫂子便又不由想起侄女儿的事情,觉得自己没能护住侄女儿,心里多少有些愧疚,忙不迭的问了许多侄女回家后起居安排,嘴里道:“我这儿有几样好东西,迟些儿嫂嫂替我带去给瑶琴,便当是我给她压惊的。”

    顿了一下,她又气得咬牙:“只恨我养出那么个女儿,竟是叫瑶琴平白受罪。”

    张夫人反笑着安慰张淑妃:“回自己家里,算什么受罪?”

    张淑妃却是心疼得不得了:“她还小呢,哪里见过那个阵仗?且这事原就不是她的错。嫂嫂也不必心急,我迟些儿便去求求陛下,叫他下旨召瑶琴入宫。”

    张夫人连忙按住了张淑妃的手:“娘娘,娘娘万不可为着这事再去寻陛下。”她低声道,“家里老夫人千叮咛万嘱咐,如今咱们家里最要紧的便是二皇子那头,娘娘怎好因小失大?”

    张淑妃听嫂子提起亲娘,秀致的眉尖蹙了蹙,也没说话了。

    张夫人便又劝她:“再说了,瑶琴年纪还小,性情不定,自她入了宫,我这心里便总也放不下来,只怕会惹出事来。此回也是因祸得福,回家后,我便叫她去族里女学进学——咱们族里女学如何,娘娘也是尽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