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浇筑工业

原始生存技能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求生之路最新章节!

    不过这个问题,肖帆很快就想到了办法:重力!

    如果将水箱放到比锅炉高很多的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能够将水补充到锅炉里面,只不过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成功,需要高多少,这些都需要进行试验。

    最后还是需要解决阀门的问题。

    就算锅炉蒸汽一直在排出,可以一直持续不断的补水,看上去阀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但是补给的水量是有严格要求的,补水太多锅炉温度上不去,而且还容易溢出来,到时候锅炉都有可能爆炸。

    太少的话,一直烧下去,就有可能烧干,所以阀门还是一个必须品,用来控制补水的流量。

    而且为了知道锅炉里面有多少水,铜还不透明,所以还需要一个水位计。

    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肖帆都有点想放弃了。

    这种大型设备,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来说,要发明实在是有点难度。

    最后肖帆想到,补水的阀门也没必要靠近锅炉,在水箱上来想办法也是可以的,所以打算先考虑将锅炉的结构想出来。

    蒸汽的出口肯定是需要在锅炉的最上面的,补水也最好是在最上面,这样重力的效果最佳。

    而且蒸汽的出口最好离补水入口远一些,这样补水的时候就不会影响蒸汽的品质,肖帆是这么想的。

    所以锅炉的形状和水壶不能一样,肖帆打算弄一个圆柱体,而且是横着放的圆柱体,就像是一个矿泉水瓶横着放的形状。

    一端的上面用来排放蒸汽,另外一端用来补水。

    而水位计问题,肖帆也很快解决了。

    在锅炉的一侧开出来两个洞口,两个洞口用另外一根铜管连接,这样竖立的铜管的水位就能够代表锅炉的水位。

    在铜管上均匀的开出来多个洞口,每次要看水位的时候,将洞口打开,看出来的是水还是蒸汽,就知道这个洞口处到底有没有水了。

    多开几个洞口,就能够大概的得到锅炉里面的水位,这也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

    水位也不需要多么的精密,只要个大概的数据即可。

    这样的话,锅炉的结构也就出来了,总体就是一个放倒的圆柱体,上面四个出口,上面两个,其中的一个侧面有两个小洞口,用来按照原始水位计。

    怎么样浇筑这么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个困难再次摆放到了肖帆的目前。

    方法也就是两个,一个就是制作一个模具后,进行浇筑,另外一个就是先得到一个铜板,然后再将铜板慢慢打造成一个锅炉的形状。

    考虑到后续如果能够成功,也需要实现批量化制作,不然就算发明了一个出来也利用不上。

    如果是要批量化制作的话,必须选用制作模具然后进行浇筑的方式,这样效率才会高,而且产品才会高度统一。

    而容器这种内部是中空结构的铜器,肖帆还从来没有浇筑过,想来想去也只能将锅炉对半分开,一次浇筑一半,然后再将两个部分焊接在一起。

    而目前又没有焊接的技术,估计只能通过螺丝的方式,这就意味着还需要发明螺丝。

    在实验室猫了几天,一点东西都没有实践,全部都是在纸上画来画去,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没过多久,他就彻底放弃了将锅炉制作出来的想法,开始研究基础工业。

    特别是浇筑的工业。

    打算先将螺丝还有“水位计”制作出来,这些都需要创新浇筑方式后才能够批量化的制作。

    螺丝可以用到各行各业,而水位计实际上就是一根铜管,后续也可以在很多地方应用。

    而且铜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应用。

    肖帆一直没有放弃过火枪的研究,只要将火药制作出来,下一步急需解决的就是枪管的问题。

    这个时候研究研究铜管,到时候枪管的原理也差不多。

    螺丝的制作需要机加工,现在肖帆确实是没有太多的办法,而且后续还可以用铁丝或者铜丝替代,所以,肖帆首先研究的是铜管。

    铜管不需要机加工,也不需要多么精密的操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果制作成中空的。

    第一个办法就是先制作一个铜片,然后再慢慢的锻打在一起,这种方法肖帆很快就实现了。

    耗费不了太多的时间,成品也不错,就是制作出来的三根铜管规格都不一样,有大有小,特别是内径很不光滑。

    用来当做水管问题肯定不大,但是如果要是当成火枪管的话,里面还是太粗糙了,而且还不是一个圆形。

    在找到几个铜厂熟练工人的探讨下,很快铜水浇筑铜管的方案很快就制定了出来。

    肖帆找来了几根大小不一的圆形木棍,处理后就得到了圆形的木棍,而且上下一般粗。

    将木棍放到黏土中,压实后将木管抽出来就得到了一个模具,然后将铜水注入到里面,最后就得到了几个圆形的铜棍。

    就像是一个金箍棒。

    利用黏土又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的空间,四方是黏土,中间的位置是空的,就像是在黏土里面掏出来一个长方体。

    然后将一根稍大的铜棍固定在这个长方体的中间,将铜水浇筑到里面,一直到淹没铜棍。

    在浇筑的过程,在中间的位置利用一个之前就只做好的圆锥形部件,在这个长方体上留出来一个洞口,后续铜水就从这个洞口流入到里面的圆形空间里面。

    在铜水冷却后,在两端轻轻的敲击铜棍,将铜棍与这个长方体的模具脱离出来。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外面看是长方体形状,但是里面有一个圆形的中空部分。

    将另外一根小一些的铜棍固定在这个模具的中空部分的中间,整个模具就完成了。

    为了固定悬空的铜棍,肖帆又制作了两个方形的铜块,同样也是浇筑的,在中间留出来了一个和铜棍一样大小的洞口,后续方便固定铜棍。

    最后的装置,结构就是最左边是一个铜块,最右边也是同样的一个铜块,通过中间的洞口将一根铜棍固定在了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