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姐妹齐心,是仁是狠(1)

靡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情深归你你归我最新章节!

    徐家一直都有家宴的习俗,而每月的这日,徐世海便会亲自将徐弘年从寺庙接回来。他曾劝说,让父亲就住在家里,可徐弘年以寺庙清净为由拒绝了。

    徐家祖籍海城,在动乱年代迁至桂城,自然也保留下了沿海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亦如宗祠祭拜这些。故而,每年的春节徐弘年便会携带着徐世海一家人回到海城,祭拜先祖。

    徐弘年重视家人,看重家庭和谐团结,这一份理念在徐世海与徐瑜兮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尽管他自幼生长在桂城,可是仍旧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以及那些仍旧留在海城的徐氏旁支亲属。

    “徐氏今年捐给海城发展基金会的款项打过去了吗?”

    “爸,上个月徐兮已经安排了。”

    提到自己的孙女,徐弘年是骄傲的。当然,徐瑜兮不管从哪方面是担得起徐弘年的骄傲的。可不管后辈如何优秀,作为长辈始终会担心她的各个方面。而对于徐瑜兮来说,随着这几年徐氏的发展,那颗原本担心徐瑜兮无法掌控徐氏的心早已从云端安稳的沉落到了平地。

    如今,他担心的自是孙女的婚姻幸福:“徐兮与小陆打算何时领证?”

    “爸,这事徐兮自己有分寸。”

    “她啊,有时候就是太有分寸了。”

    徐世海倒不操心徐瑜兮的婚事,儿女幸福之事,作为长辈还是少参言为好。车子行驶到了徐瑜兮喜欢吃的那家卤菜店时,徐弘年让司机停车,又让徐世海下车去买了一些徐瑜兮日常说喜欢吃的食物。

    徐世海提着满满两盒上车,出于老年人的节俭习惯,他说道:“下次少买点。”

    “爸,我有份是给阿诗买的。”

    徐弘年提醒:“阿诗现在在英国。”

    施诗去英国一事,不是徐瑜兮告知的。这些年来,施诗也形成了某种习惯,每隔上几天,总会去徐家看看二老,周末有时间还会去到寺庙陪陪徐弘年。而学习在外,也总会时不时给他们打打电话。倒真像是他们养了两个女儿那般。

    徐世海笑了笑:“没事。就让徐兮多吃点,把阿诗那份一起吃了。”

    应是想到了某些事情,徐弘年叹了一口气:“徐兮现在还好,总会跨出了这步。可是阿诗。”

    “爸,阿诗自己心里有数。”

    “你啊。永远都是这句话,有数,有数。再有数阿诗都成老姑娘了。”

    “大不了我们徐家一直养着她。”

    “这不是养不养的事情。你我,还有阿诗的父母总要走到她们前面的,而徐兮也即将有自己的家庭。”

    徐弘年的眉宇间闪烁着对于施诗成长岁月的心疼:“阿诗从小什么时候都是靠自己,她看似坚强。可这人啊,终归还是希望有人来替替自己。”

    徐弘年这话,让两人都陷入了沉寂。这些年来,他们见证了施诗对于婚姻的恐惧。徐母曾给施诗介绍过几位男子,可施诗出于坦诚,每次都先将自己的家庭告知,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日,徐母就此问她:“阿诗,其实有些事可以缓缓再说。”

    “伯母,我只是想在双方都还未陷进去之前,給对方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他愿意接受我的一切,自然可以试着走下去看看。”

    当然,曾经也有人愿意接受施诗以及她的父母。可对方提出的条件是,将施诗的父母全权交由疗养院,而施诗要跟着他去到国外定居。如果可以,每年施诗可以回国看望父母一次。

    施诗拒绝:“抱歉。我这生都不会丢下我父母。”

    多次之后,施诗不愿再相亲。每次身边的人再提及有合适的男子,施诗总是浅笑着拒绝,不再赴约。

    徐世海的车子与陆怀瑾的车子同时到达的徐宅。开门下车,徐瑜兮直接走到徐弘年身边,挽着他的手臂:“爷爷,阿诗昨晚跟我聊天还在问起你。她说上次去看你,见你受了风寒,问我你好了没有?还提醒我找时间去看你。”

    徐弘年开着玩笑:“看来,还是阿诗惦记我啊。”

    “那是。阿诗最好了。她惦记着我们每个人呢?”徐瑜兮一向这样,不管在谁面前,都毫无忌惮的偏袒施诗。

    徐弘年大笑。

    徐世海早已习以为常。

    两人之间情感的深邃,陆怀瑾懂,似乎又不懂。直到有次徐瑜兮告诉他:“我能顺利的掌控徐氏,施诗有着不可或缺的功劳。”

    施诗的生活一向循规蹈矩,不惹事不生非,也不曾算计他人。可为了徐瑜兮,施诗让自己清新的生活钻进了人心算计与阴谋。或许阴谋二字,用的有些过重。

    可当施诗第一次看见有人因她而背井离乡,那刻她才知道自己也能这般玩弄阴诡之术。也是那刻,她知道,为了徐瑜兮即便让她杀人放火,或许她亦不会有半分退缩。

    细数古往今来的英雄,他们奋战的身影从来都不是形单影只的。徐氏那一群老顽固凶神恶煞之状,初出茅庐的徐瑜兮又岂是他们的对手?

    那似战场上,就如一只刚刚羽翼丰满的小狐狸面对成群上千的豺狼虎豹。而施诗,就成为了这只小狐狸手中那支可以随意射向任何的方向的利剑。

    徐瑜兮与施诗有一个共同点,她们的心智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性格中自带沉稳。自然,这样性格徐瑜兮首次进入到徐氏这个大染缸,自是不会信任何人。而施诗不同,她们懂得彼此,信任彼此。

    当徐瑜兮第一次独自参加完公司的股东大会后,找到施诗,说的第一句话是:“阿诗,我也算是体验到孤军奋战是何种滋味了。”

    施诗爱书,家中最多的便是文学与历史,其次是地理、旅游杂志等等。她曾将自己关在家中,读完了新买的十几本有关历史的书籍,亦如远的有《鬼谷子》、《韩非子》等等,近的有中央帝国系列、《第三帝国》等等,而那套《资治通鉴》里面的许多故事更是曾被她多次翻阅。以她的话来说,以史为鉴,总能学到一点于你生活有用的东西。

    施诗道了一句你还有我,随后从书桌旁边抽出一张纸,粗略的画了一座被四周湖泊所围困住的小岛。显而易见,这座小岛就是徐瑜兮当下的处境。

    徐瑜兮伸手拿过,看着:“嗯,很形象。”

    “徐兮,当年诸葛亮以一招草船借箭完成了与周瑜的赌约,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可见,掣肘敌人并不是非要自己出力。”

    “貌似目前我身边没有可以借给我箭的曹操。”

    “他们不就是吗?”

    徐瑜兮看着施诗,笑容是两人都懂的步步为略:“阿诗,你当老师可惜了。”

    “相反,我很喜欢我的职业。”

    半年的时间,施诗多次在徐瑜兮的背后出谋划策。她的一双眼睛就如一把手术刀,一层层的剖解徐瑜兮的每个对手,让徐瑜兮在与他们对阵之时,能轻松巧妙的攥住他们的命门,在每场对弈之中,都能为自己争取到绝对有力的位置。

    当然,徐瑜兮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势,所谓长辈,是需要尊敬,自然也是需要恭维的。这份恭维无关真心,他们要的只是你表面的一份顺从。这样的一份顺从,能让他们心花怒放,也能让他们对身边的狼崽生出一种良善的错觉来。

    施诗说:“徐兮,蛊惑人心,很多时候能为你换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徐瑜兮问她:“如何蛊惑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