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 家议(下)

聿天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正统天命最新章节!

    二十分钟后刷新

    外朝的发难当然不可能只靠着一封丰城侯李贤的请辞的奏疏,擂台上想要放倒对方,只有力量、体格上占据绝对优势才行,否则只能靠组合拳。

    外操现在的体格当然足够大,但是离着碾压内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想要把内廷拍倒,就要打上一整套的组合拳。大家族能够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风流,最核心的部分不是因为出过某一代雄主,而是在于历任的家主都能保持头脑的清醒,不去犯错。

    杨恭的问题问得可以说是非常的直白了,开海的事儿,你能搞定,没问题,可是呢,杨尚荆他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杨家在开海这件事之中,捞取比其他各家更多的好处,进而更进一步呢?

    杨尚荆沉默了一下,笑了起来:“说白了,不过是反复二字。”

    利用信息差带来的优势,先把各大家族的钱耗上一波,这样杨家再想着下海,就能真正地占据先发优势,毕竟整个东南能和杨家比比财力的,就不算多,再耗一波,自然就稳了。

    杨恭眉头一皱,右手轻轻地敲了敲面前的桌子,这才缓缓地问道:“这反复二字,作何解释?”

    “第一,”杨尚荆慢慢伸出一根手指,“待戬查明了事情,回了黄岩县,便可直接上疏朝廷,备言开海之利,如今商税不兴,朝中大臣家中,多有行商贾之事者,开海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好事。”

    有好处,自然就不会坚决反对了,这会儿可还不是明后期,沿海各家大族拼老命下海捞钱,把小家族圈在岸上流口水的时候,明军的军纪、律法没有松弛到那个时候,连杨家这样的大族都得偷偷摸摸做海运呢。

    所以朝野肯定是要公推这件事的。

    杨恭点点头,将杯子放在了桌上,听着杨尚荆继续讲。

    “如今内廷之中,王振虽然还未上位,可是有皇上有金英辅佐,自然也能知晓这事情的利弊,到那时,莫管皇上还是整个内廷,心里会作何想法?”

    杨尚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仿佛越发的神圣了。

    外朝公推有个卵用,天下共主还是他正统皇帝朱祁镇,士大夫们不想破坏规则,那么在这种大事儿上,就得“劝谏”,就得扯皮。

    内廷是希望朝廷有钱,然而现在商税才几个大子儿?地面上的小地主大地主一个两个富得流油,有多少能进他们这帮太监的腰包?能有多少流入皇上就的内帑?要是皇上也跟着造船往海里跑,那成了什么?

    可以预想到,到时候朝廷上内廷外朝之间的扯皮会白热化到什么地步了。

    说不准,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开海禁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能扒出来说一说,然后外朝的官儿再利用自己的博学,旁征博引,来给内廷那帮太监上上课,让他们知道,缺了卵子的人,智商也会跟着往下掉的。

    “就这个功夫,”杨尚荆的脸上的笑容突然变得圣洁无比,杨道清那一串儿佛珠戴在他的手腕上摇摇晃晃,仿佛将他衬托的变成了一个得道高僧一般,只不过这个笑容,在杨恭的眼里怎么看怎么有些阴森,“戬会看准时机,在东南这一片做一些事情,和内廷相呼应。”

    “和内廷……你是说……”杨恭的脸上就露出了一点儿不解的神色。

    “对,东南沿海尚未扫平。”杨尚荆轻轻一拳砸在了桌子上,“如果不和内廷呼应,只怕那帮太监是说不过外朝这些文官的,那么,我们杨家接下来的事儿,就不好办了。”

    内廷当然打不过外朝,从他杨尚荆做了南京兵部正五品的主事开始,就一直打不过,现在就更打不过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得给内廷一点儿劲儿,

    这时候一旦东南沿海这边出了一点儿事儿,内廷都能抓住机会,爬上道德的制高点上,给外朝来上一记狠的,到时候锦衣卫顷刻南下,以法理为令旗,直接把那些大家族造的船厂收缴了……该如何?

    当然是不能如何了,反对法理就是反对统治的基础,在大明王朝还没到分崩离析的时候,江南这些在门阀被肢解掉之后幸存下来的士族小地主,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啊。

    “这之后呢?”杨恭皱着眉头,“杨家……怕是要为人所妒啊。”

    大家都倒霉,只有你一家不倒霉,那么那就要成为众矢之的,这理论实践最多的地方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第剩下的之所以很少出现,是因为没有那个条件。

    而杨尚荆客观上创造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条件。

    杨尚荆摆了摆手:“大人若是觉得可以,就跟着一起投些钱进去也罢,不过,在锦衣卫刚出京师的时候,那事情,大概就已经平息了罢?戬再派些人手去日本一次……”

    整个浙江附近,受杨尚荆控制的海面上,能打的倭寇是一个都没有了,想要闹事儿,想要闹出多大的事儿,都是杨尚荆可以一手管控的,到时候捷报往朝廷上一交,再给个已经清剿完毕、去日本列岛本土进行清剿的记录,这事态基本上也就平息了。

    这年头大家都是弱鸡,稍微调理一番,弄出来一只不那么弱的鸡,立马就成了公鸡中的战斗机,然后就是碾压一片。

    “外朝受了挫,自然不会甘心,这下有了由头,自然要攻讦内廷乱政……”杨尚荆干脆站起身来,走到了阴暗之处,“这新仇旧恨加在一起……”

    杨尚荆要的,是限制王权,可是在限制王权的同时,并不代表他不想给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们来上一刀,换句话说,非黑即白的事儿,他杨尚荆可不爱去干。

    不过不管怎么说,限制王权都是首要的目的,只要有了打破法理的先例,到时候他再做点什么,也就没人可以指责了。

    杨恭当然想不到更深的地方,阶级斗争这种东西在十五世纪的东方乡贤看来,无异于天书奇谈,所以他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内廷自然要更加收敛才是了,这沿海的造船厂,想必也要开起来了罢?”

    杨尚荆点点头:“这个时候家族再抽调大批的钱物进去,必然就会取得领先,而戬……失了声的内廷,短时间又能对戬做什么呢?”

    这一套组合拳的第一套,是把丛林作战、山地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丰城侯李贤换下来,换上去一个看起来很能打,但实际上能不能打还要打个问号的李信,这势必要威胁到皇帝内帑的财源。

    不过这都是小意思,毕竟李信现在除了浙江都司都指挥使之外,还兼着备倭都司总兵呢,皇帝只要不答应,那么丰城侯李贤就是真的抱病,也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呢,外朝的大佬们当然不会让丰城侯这么个老而弥坚的侯爵孤身奋战,那多特么寒人心?这么不利于有大明特色的帝国主义官僚体系建设的事儿,当然是不能让它发生的啦!

    所以就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兵部左侍郎邝埜递上了一封奏疏,是关于浙江沿海剿倭情势的,着重分析了现在浙江沿海抗倭的情势,以及备倭都司的作用,写奏疏的是邝埜,不过这篇奏疏可是参考了五军都督府、兵部各个大佬的意见,甚至户部右侍郎焦宏都在上面署名了。

    而奏疏得出的结论,就是沿海的倭寇此时已经不成气候了,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是浙江沿海抗倭胜利的坚实基础,是沿海卫所官军的胜利之光,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文治远迈文景、武功比肩秦皇汉武,不过是弹指之间。

    本来嘛,从大明朝建国之初就开始闹的倭寇,到了正统十一年基本上清剿差不多了,这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可是正统皇帝朱祁镇看着这个奏疏,读着里面那些拍马屁拍的他自己都浑身寒毛直竖的字句,总觉得不那么痛快,直觉告诉他,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果不其然,他还没等说几句话呢,就看见户部右侍郎焦宏站出班来,双手递上一封奏疏,说了一声“臣有本奏”。

    朱祁镇接过奏疏看了看,当时脸色就变了,因为焦宏的奏疏里,核心思想就一条,裁撤备倭都司,减轻浙江的财政压力,毕竟这两年浙江都是水灾旱灾连绵不断,虽说家大业大,可也有些遭不住了,加上国库又有些空虚,精简机构,开源节流,自然是必须要做的功课了了。

    而裁撤了备倭都司之后,沿海的防务,将由最近表现不错的备倭衙门接手,衙署驻地依旧设在黄岩县,不予搬迁。

    南北原本由两个都指挥佥事负责指挥的卫所士卒,同样裁撤,改巡防千户所为靖海营,巡防千户所一分为三,分巡沿海诸府防务,遇战时,受备倭衙门统一指挥,换句话说,由詹事府少詹事、南京兵部郎中杨戬杨尚荆总领。

    当然了,这封奏疏为了不过分刺激正统皇帝,里面只是提了提衙门的名称,没有提具体的人名,但是皇帝对于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他老人家看着这封奏疏,脸色是一阵青一阵白。

    到了这步田地,就是傻逼也明白了,焦宏这是在给自己造势,毕竟当年的备倭都司是在他的建议下设立的,剿倭有功,自然少不了他的好处,名也好利也罢,总归是要捞个盆满钵满的。

    然而站在朱祁镇身边的金英,想的就要更深一层了。

    裁撤了备倭都司,李信做不得总兵了,为了安抚他,自然也要给他一个实惠,直接让他总督浙、二省军务,自然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分别镇守南北的那两个都指挥同知,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偿了。

    至于丰城侯李贤,自然是不用多说了,人家本来就不爱去趟闽北那个烂泥潭,现在能够抽身出来是最好的了,况且,不管怎么说,人家交出来兵权,要回南京继续做镇守勋贵了,外朝总要意思一下吧?

    而新设立的备倭衙门靖海营,虽然要受到杨尚荆这个备倭衙门主事的节制,但是主官肯定不可能再是一个小小的千户了,低配一个指挥佥事,高配一个指挥同知,咬咬牙外朝给运作一个指挥使也没什么问题,领个游击将军印,总领沿海防务,这个没问题吧?

    而这里面的变动,能够产生多大的利益?这些官职,分润一个两个给丰城侯李贤的子嗣做补偿,没问题吧?

    最起码,现在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的千户,屌的不行的徐尚庸,是没资格做游击将军的,这个晋升太大,他出道时间还太短,战功或许够用,但是资历差了太多,就算有魏国公在那儿压着,下面到底也是口服心不服,到时候指挥不动,也是犯了兵家大忌的。

    所以这个时候,丰城侯李贤的那位大公子,将来要嗣爵的李勇,以征讨矿盗有功这个名义,调拨过去做一两年的游击将军,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他现在是指挥同知,从三品的官职,平调过去就是高配了,按照外朝现在这个势头,凭空给他拔高半格,运作出来一个指挥使,那是一丁点问题都没有的。

    丰城侯李贤虽然实力不小,但还是不会和魏国公正面冲突的,所以李勇肯定是不会压着徐尚庸的晋升之路了,到时候等徐尚庸捞足了好处,熬过了资历,李勇估计也能捞个都指挥同知混混了,徐尚庸顺利接手指挥使的位子,自然更是名正言顺了。

    至于杨尚荆……只要在备倭衙门里面再熬个两三年的功夫,混一个兵部右侍郎,大抵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海上战事一切顺利,基本外朝就又多出来一个于谦于廷益。

    总之……这一波外朝不但不亏,还特么赚的要死。

    心下计较着这些,金英的脑门子都开始往下淌汗了,这种运作能力,在正统皇帝没有绝对能力控制朝局之前,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内廷这边知道了,也根本没什么办法破解,除非……

    鱼死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