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砖塔

之乎者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农女要翻身:邪王,慢点最新章节!

    许春花想来想去,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用封建时代地主普遍采用的佃农制,把土地出租给乡亲们,然后她收乡亲们的租子。

    但是,采用佃农制,要想保持自己的收成,必须收取高昂的租子,也就是说,最大程度地压榨乡亲们,这样会出现另一个可怕的结果,那就是乡亲们辛苦忙了一年,最终可能只是勉强维持温饱,遇上灾害年,甚至连温饱的水准都达不到。

    她不想这么做,不想对乡亲们刻薄,于心不忍。

    许春花摇头苦笑,一时间她还真想不出好办法,只能先让乡亲们这么干着。

    第二天,负责砖厂的马老四告知许春花,他们已经把红砖准备好了,有一万多块。

    这么多的数量,值得往城里运送一次了。

    许春花坐着王大牛赶得牛车,来到城里,问朱掌柜那片地皮的清理情况,朱掌柜告诉她,他雇的人多,今儿一上午差不多就能清理完。

    许春花对这个进度很满意。

    午后,她从城里找了一个马车队,去村里拉砖。

    在松江城有专业的马车队,专门帮人运送货物,赚钱辛苦费。

    这些人基本都是城里的小市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她带着他们来到砖窑厂,工匠们将红砖装上马车。

    原本红砖整齐地摆在地上,一堆一堆的,看起来不觉得多壮观,但是,当红砖装满马车,十几辆马车一列排开,走在官道上,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前往城里的路上,路上们看到这一列红砖车队,纷纷侧目,一些好奇心重的人跑过来问这是什么东西?

    许春花向他们做详细介绍。

    反正她制造红砖是为了以后售卖,现在让这些人了解了红砖,方便以后售卖。

    进了城里后,城里的人也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就像蕃豆第一次流入松江城一样,人们对这东西充满好奇。

    看着这些好奇的人们,许春花没有把他们赶走,也耐心地向他们介绍红砖的作用。

    她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红砖,方便为以后打开市场。

    这些红砖只是一万多块红砖的一部分,车队把红砖卸到空地之后,又返回村里,继续拉砖。

    许春花没跟着去,她拿了几块红砖,来到县衙,给陈文宽展示她说的红砖究竟是何物。

    陈文宽双手拿着红砖,翻来覆去地看。

    毕竟每一种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抱着好奇而又怀疑的心理。

    陈文宽观察了一会儿,问道,“春花,这红砖摸起来挺硬的,和土坯差不多,但是这东西比土坯好用吗?”

    许春花肯定地点头,“当然,红砖比土坯好用多了,以后人们盖房,用红砖肯定比土坯好。”

    人们盖房子所用之物,在不断地改进着,从最初的土坯,到砖木结构,又进化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因此,许春花对红砖有足够的信心。

    陈文宽好奇问道,“你别光说红砖好,究竟有啥好呢?”

    许春花解释道,“红砖比土坯的质量好,材质硬,不怕水。”

    陈文宽来了兴致,当即就让许春花演示红砖的效果。

    他带着许春花,有几名衙役跟随,来到市场上卖土坯的摊位。

    现在人们盖房子用的材料是土坯。

    土坯就是用泥土和野草秸秆等物混合,做成泥块,放到一些木制的模具里,等泥土晾干之后,就办成结实的土块,统称为土坯,一般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实说白了,土坯就是红砖没有进砖窑烧之前的样子,窑烧之后,材质发生了变化,成了红砖。

    市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见到这里有热闹,很多人都围拢过来。

    土坯众人都熟悉,但是红砖是第一次见。

    众人好奇的议论着。

    不过,因为有县令陈文宽在场,众人没敢太放肆,只是低声交谈着。

    许春花示意衙役把一块土坯和一个红砖摆在地上。

    而后,她示意衙役用刀砍。

    衙役举起砍刀,首先砍向了土坯,在他的大力挥砍下,砍刀没入土坯三尺,土坯上出现了一道深深的裂缝,一分为二。

    众人对此没多大的反应,毕竟这是正常现象,众人都见到过。

    接着,衙役又砍向了红砖,红砖被砍刀砍中,发出一道声响,被震得跳了一下。

    众人迫不及待地伸过头看去,只见红砖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但也仅此而已,红砖并未被砍裂。

    “哇!”

    众人哗然,没想到这东西比土坯结实这么多。

    “除了比土坯硬,还有啥好处呢?”有人问到。

    许春花让衙役展示泡水的效果。

    众人不由得睁大眼睛,他们对这个问题更关注,因为这个问题让他们很苦恼。

    众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土坯房,一旦遇到雨水天,他们心惊胆战,连觉都睡不好。

    因为土坯被雨水淋湿后,土坯会软化,墙壁坍塌的事时有发生。

    如果红砖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太牛了。

    衙役取来两盆清水,往一个盆里放土坯,另一个盆里放红砖。

    土坯放入水里后,一盆清水顷刻间变成了泥水。

    而红砖进到水里之后,虽然红砖被水浸湿,但是仅仅是湿了,水还是保持清澈。

    过了大约,土坯和红砖被取出来,土坯的边角已经软化,而红砖依然保持完整的状态。

    众人不由得齐声叫好,原来红砖比土坯好这么多。

    “哎,这砖哪里有卖的呢?”有人问起这个问题。

    许春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这正是她演示红砖的目的。

    她解释道,“现在还没有开始卖呢,等我用红砖把第一座房子盖起来,到时候才开始卖红砖。”

    “哦,你要在哪儿盖房子?”

    “对,在哪儿呢,到时候我们看看去。”

    许春花当即就把地址告诉他们。

    众人表示知道了,等盖房的时候他们去现场看。

    陈文宽看完许春花的演示,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这样,等你房子盖起来那,叫我来看看,如果确实不错的话,我也用这砖盖两间房子。”

    许春花心里乐开了花,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只是她还没推销,陈文宽就主动提出来了,这样的话更好。

    陈文宽向许春花甩甩手,“我该回衙门了,有事来找我。”

    那几名衙役立刻跟上,护送他离开。

    “等一等。”许春花喊道,“陈大人,有件事我想请问一下。”

    “行,你说什么事吧。”陈文宽问。

    许春花问陈文宽城里有没有闲散的劳动力,她想雇佣。

    她忽然想到,既然从村里雇佣的乡亲们出工不出力,还不如从城里雇人,至少城里的人在金钱的刺激下,干活认真负责。

    听了许春花的话,陈文宽忍不住开怀大笑,“呵呵,我最近正好遇到一件烦心事,与这事有关,你跟我走,咱们去县衙详细说这事。”

    陈文宽把许春花拉回县衙。

    许春花听陈文宽讲完,也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事真是赶巧了,简直就是她瞌睡有人送枕头。

    原来,他们南面的省大河决堤,大水肆虐,导致田地被淹,无数人沦为流民。

    针对这种情况,朝廷采取的安置措施是,临近的省接收流民,他们省接收了几万流民,逐级下派,松江城需要接收三百余名流民。

    陈文宽正犯愁如何安置这些人,毕竟他们县城人员已经饱和,没有地方安置这些流民。

    恰在此时,许春花提出想要劳动力。

    两者一个有需求,一个有人员,正好互补。

    许春花看到陈文宽脸上露出的笑容,忽然觉得笑容里藏着阴谋的味道,她连忙说道,“陈大人事,先说好,我可接收不了这么多流民,我只要五十个。”

    毕竟她的田地只有一百多亩,怎么可能用三百多人种呢。

    按照正常的标准,有五十个劳动力足以,如果要求严苛一点,四十个劳力也能搞定,总之,铁定用不了三百人。

    陈文宽呵呵一笑,“这个先不要着急,等流民到了之后再说。”

    他话语一转,接着说道,“不过呀,我希望春花你能全部接收下流民,这样对你,对咱们县城来说,都是好事,到时候你要是有困难,尽管提,我可以帮你分担一部分。”

    许春花深深地看了陈文宽几眼,并未多说什么,等流民到了再详谈。

    不过,从她内心来讲,她希望流民早点来,毕竟春耕不等人。

    她问陈文宽流民何时能到位,陈文宽表示他也不知道,但快了,应该就是这几天。

    深夜时分,许春花住在品茗轩的后院,她没有回村。

    她正在画图纸,毕竟要盖房,就要先设计好房子的样子。

    虽然这个时代盖房子有基本样式,大部分房子都是按照这个样式盖得,但是,许春花不想按照现在固有的方式来盖房,她要盖出有特色的房子。

    因为,她盖房的目的是开面馆,如果房子有特色的话,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如果和其他的房子都一样,房子不醒目,起不到招揽顾客的作用。

    此外,她盖房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她的红砖做广告。既然要做广告,为了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房子也应该醒目,吸引眼球。

    她反复思考,想了好几个方案,又都不太满意。

    她本想盖一栋现代的摩天大楼,但是担心盖摩天大楼的话,地基承受不住,毕竟抗震性能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设计,深挖地下几十米。

    她又想盖成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的风格,但是随即就摇头,虽然这个风格比较古色古香,但是这个时代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她肯定无法比这些原住民更加古色古香。

    思来想去,忽然她眼睛一亮,想到了现代寺庙里常见的塔,塔顶高耸,远远就能看到,醒目吸引眼球。

    而且,松江城内没有一座塔,她建造塔的话,那就是独一份,想不引人注意都困难。

    她双手一拍,决定了,不盖房子了,她要盖塔。

    现代的塔有两种,一种是石塔,一种是观光塔。

    石塔一般是实心的,用处和雕塑差不多,主要起到象征意义,没啥实际意义,他肯定不能盖石塔,她要盖观光塔,里面有空间,里面容纳人。

    现代几乎每一座寺庙,每一座城市都有塔,许春花前世看过不少,因此,不需要她花费脑筋设计,只要把前世的样子照搬过来,直接就可以用了。

    许春花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回想她前世看过的各种塔。

    综合比较了一番,她决定盖六角形砖塔。

    她运笔如飞,在纸上刷刷的画起来,把砖塔的整个样式画出来。

    看着自己画出来的砖塔样式,许春花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她有些担心,不知现在的工匠技术能否建造她画出来的砖塔。

    天亮之后,她让朱掌柜去找工匠。

    朱掌柜在这方面有人脉,很快就找来几个工匠头头。

    许春花把她画出来的砖楼样式交给他们,问他们能否建造这种样式的砖塔。

    这几个工匠第一次见到砖塔的样式图,围观了好久,议论纷纷,又讨论了一番。

    那几个年轻的工匠头头表示这个难度很大,不敢接。

    只有一位年长的工匠头头,有些犹豫地说,这种建筑之前从未做过,他没有把握做好,但是,他愿意试一试,他觉得难度不大。

    许春花看这名老工匠面相稳重,是那种踏实的人,选择相信他的话,同意由他带人建造砖塔。

    其他的工匠头头纷纷离开,许春花和老工匠商谈建塔的具体事宜。

    她问老工匠的名字,老工匠说名叫周文远。

    他们商谈了建塔的具体事宜,其他主要谈的是工钱,毕竟周文远他们就是以此为生的,钱少了肯定不干。

    谈好了价钱,周文远总共收取手工费五十两银子,开工时支付一半,完工之后,支付剩余的部分。

    而后,许春花带着周文远来到她买的那块空地上,讨论建造砖塔的具体细节,比如方位的选择,比如每层的高度等。

    谈好之后,周文远去带来他的队伍,开始施工。

    他们用测量工具,测量地基地形等。

    许春花在一旁看着。

    看着忙碌的众人,许春花忽然有些懊恼,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学学土木呢?如果有这方面的经验,根本不需要找别人,自己就可以建造了,也不至于像现在,只能根据前世的印象,只会画砖塔的样式图。

    她又拍拍自己的脑袋,觉得自己太贪心了,要是她样样精通,那么别人还混什么呢。

    测量好地形,选定好方位,周文远带人,用铁锹挖坑,挖了有半人高,就停止挖坑,用夯夯地基。

    夯的造型是一块长方体的石头,两边架上木头棍,由人力抬起来砸地,把地砸结实,名其曰夯地基。

    夯土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地基的结实性。

    许春花看着他们挖出的地基,觉得太浅,不让他们夯土,而是让他们继续向地下深挖。

    周文远不理解,说他们以前没这么干过,地基最多挖半人高。

    许春花告诉他,以前没这么干过,不代表现在不可以这么办,她要盖的砖塔有九层,必须夯实地基,要不然出了问题很麻烦。

    周文远虽然不情愿,但是,既然主家说话了,他不好说别的,就带领着工匠们,按照许春花的要求,继续深挖地基,一直挖了三米多深,相当于直接在地上挖了个大坑。

    由于他们施工的位置就在大道旁边,路过的行人们好奇这里为啥挖大坑,纷纷过来围观,许春花只好耐心向他们解释。

    周文远继续带人夯地基,他们的方法时,用石夯把地面砸一次,接着铺一次土,继续用石夯砸。

    许春花还是不满意地摇头,要知道,现代工地上打地基,但凡六层以上的高楼,地基能挖到地下负三楼的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这样才能确保地基的牢固性。

    但是,这个时代没有钢筋,也没有混凝土。

    该用什么代替钢筋混凝土呢?

    许春花想到了盗墓小说里面常写的三合土。

    据说古代的帝王,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死后用三合土浇灌陵墓。

    三合土由鸡蛋清、糯米汁和河底泥组成。

    据说三合土非常结实,堪比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用炸药炸都炸不开。

    许春花想到就去做,当即就安排人购买糯米、鸡蛋,去河底挖泥。

    用了半天的时间,这三样材料准备齐全。

    于是,盖房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情形,一旁的空地上支着一口大锅,锅内煮着糯米,随着汹汹火焰的燃烧,糯米被煮熟,散发着诱人的饭香。

    但是浓白的糯米汁不让人喝,而是倒在木桶里,与鸡蛋清、河底泥混合,倒在大坑里。

    路过的行人看到这一幕,纷纷摇头,责怪许春花穷浪费,要知道,不管是鸡蛋还是糯米,都是好东西,很多老百姓家,一家到头吃不了几次。

    钱大富听闻此事,也跑出来看热闹,他眼里批评许春花,也认为许春花这是浪费的行为。

    许春花只是笑笑,并未多做解释,因为这事的效果马上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