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五年寒窗三年科举》(三千字大章)

我的大饼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趣阅文学 www.qywx.net,最快更新玉石生长最新章节!

    ......

    可惜的是,罗玉这边似乎......并没有白凤平想象的那么艰难......

    “来来来,一人一本!都拿着!”罗玉从自己背过来的包裹里取出六本相当厚的本子。

    六个人一一接过,拿到手里就是一沉,差点没接住。

    这个世界已经有了纸的存在,虽然比不上现代的那种轻薄,但也不会太厚。

    而且大家都是拿双手接的,可见罗玉所谓的一本到底是有多厚了......

    只见罗玉分发的书的封皮上印着几个十分显眼的大字“五年寒窗三年科举”。

    这可是罗玉费劲心思想出来混......帮助莘莘学子好好学习的利器。

    昨儿乘着查案的间隙,特意去了趟大回书坊,一是去将最新一期的文稿交给钱广进去出版。

    而来就是为了这《五年寒窗三年科举》了。

    乡试应考的内容是圣人言论和封建伦理,考试的题型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今天的补充完整古诗词的考察方式,需要考生填补完圣人言论与经意或解释,另一种则是文赋。

    想了想,罗玉还是打算先从填词填句开始,不为别的,这种高中语文中必拿的基础分值那必须是优先选择的。

    罗玉请钱广进叫来一批小厮,将圣人言论的书里的各种文字名句取部分,各种经意去一半,而且是只取出一部分,比方说这段里摘个开头,那段里取个结尾这么地。

    最重要的名词解释也少不了,而且还得要结合往年乡试考试的内容来,频繁出现的考点那是一个都不能少,说不定就再出了呢。

    不过由于时间太赶,这种择句扣词的工作量实在有些大,即便是罗玉花了五两银子来招几个小厮通宵做这份工作,东拼西凑也只弄出了一本,哪像以前,光是一个学科的练习册就有十几本,而且还是不重样的题目。

    再加上还得印刷,所以也就只带来十本。

    原本的想法是让三个人一起共用一本,但是没想到这会只剩六个人了,那倒是不用麻烦了,一人一本还能多出四本。

    不过一想到这雇小厮以及印刷花费的近六两银子,罗玉就很是心疼......

    “不行!这钱说什么也得让书院里给我报销了!再不行也得赚回来!”罗玉心想。

    “先生,这是何书?为何书名学生从未听过......”六个人拿到书后,没急着翻开,好好揣摸了一下封皮,向着罗玉问到。

    “嘿嘿嘿......这个可是好东西,能帮助你们考上功名的!只要做透这本书了,保准你们个个考上贡生!”罗玉眯眼一笑,露出贱贱的笑容。

    大周乡试考上后的学生称之为贡生。

    这群人一听能够帮助自己考上贡生,急急忙忙地翻开看,可是一翻开缺也傻眼了。

    “先生......这书......是不是印错了,为何好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空白?那没错没错,空白的地方是给你们来写的!”

    罗玉拍了拍脑袋才想起来,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练习册,所有的读书人,都只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书,所以不认识这种练习册的题型排版布置。

    而且这种死记硬背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够灵活,那就是都是从头背到尾,不懂得分段记忆。

    就比方说那些读了几年书的读书人,所背的一篇文章,你要是突然考他中间的某一句,那么他一时半会儿估计都不能回答得上来。

    很多甚至还得在心底默默地从头背一遍,背到所问的位置才说的出来,往往只有一些思绪敏捷的人才能快问快答。

    可是这乡试是有时间限制的,两个时辰,要补充好那么多断句,还要备注经意,做好名词解释,甚至还要做好最后的文赋,循规蹈矩地做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所以大多数考生都是挑自己比较熟悉的几条先写,遇到不会的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的,就跳过。

    然后接着就写文赋,最后要是时间还剩,那就回到前头在做。

    虽然这种先易后难,遇到不会果断跳过的做题方式即便是在罗玉穿越前的世界也是被大多数老师所提倡的。

    但是!

    前面这种必拿的送分题不拿,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可是题目不会做怎么办?别担心!今天,它来了!

    问!孩子学习成绩老不好怎么办?

    建小号......不!只要钱到位!大号还能抢救一下!

    用五三,万千老师良心推荐;

    用五三,百万学子笑开颜;

    用五三,从此母亲大人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五年寒窗三年科举,让你的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不要一千两!

    也不要一百两!

    只要二两只要二两,让你把状元带回家!

    罗玉出品,必属精品!

    百年不到品牌,依旧值的信赖!

    “嘿嘿嘿......”

    “先生?先生!”领取到书的学生看到罗玉说到一半忽然就开始傻傻地咧嘴笑,不禁有些害怕。

    “啊啊?啊......”罗玉咽了咽差点就要从嘴角流出来的口水,板正了脸色:“这个书,你们拿回去,将上面的空白处都填满,明天我要检查,知道么?”

    “还有!填补的时候,不能翻开其他书籍查阅参照!填完后倒是可以翻看,用批红标出疏漏错误之处,懂么?”

    罗玉装作正经严肃的样子,叮嘱了一遍。

    到时候乡试肯定不是开卷考,这要是回去一遍翻书一遍做题,那就白费工夫了。

    而且罗玉也庆幸留下的这六个还算好,不是寒门子弟出身就是比较听话的那种,毕竟心高气傲不好管教的都已经罢课去了。

    罗玉就这么一说,大概率就不会有人想着一边翻书一边作答了,民风淳朴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拍了拍脑袋,差就把最重要的一点忘记说了:“给你们的这一本书,可以说是最后六本孤本了,价值连城,切记万万不可与人提起!”

    “是!学生谢过先生。”听到罗玉这么说,再加上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六个人都信以为真。

    但罗玉这幅认真的模样,只是为了阻止这六个人将这本《五年寒窗三年科举》流传出去而已,自己这种前卫的刷题思想可不能被其他人给盗用走了。

    要是到时候还没回本,市面上就出现了啥状元语录、会元笔记、解元手札、国学院密卷啥的抢生意怎么办?

    那自己付出的那六两该找谁要?

    找着六个泄露出去的童生?看他们的打扮估计卖了都没六两吧......

    至于所说的最后六本孤本,把包袱里剩下的四本烧了,以后要出第二版的时候整些新题换个封面,这样那六本不就是仅有的么......

    可惜罗玉此刻也无法预料到,很多年后,当这六个人包揽了殿试头六名并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这六本《五年寒窗三年科举》被炒到了多高的价格。

    那大概是十几烧烤加火锅都弥补不了的痛吧......

    “行吧,书都拿到了就可以开始做了,记住啊,不能翻看其他的书册,明天上课前我要检查!”

    挥了挥手,让六个童生都去刷题,自己则是坐在一边打起盹来。

    ......

    金州

    信王府

    一个面色严峻的男子端坐在华丽的大厅中央,时而皱在一起又时而舒缓开来的眉头,比不停变化的面色更能体现男子心中的天人之争。

    倒是边上一个轻摇着纸扇的中年书生显得更加轻松,似乎边上这个男子所忧愁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一样,完全没有一个谋士应有的样子。

    “殿下,将士已经全部集结完毕,沿途的暗子也全部安排出去了,还请殿下指示。”一名身披轻甲的将士大步流星走了进来,对着主位上男子单漆跪地抱拳道。

    男子沉默了一下,对着边上的男子问到:“文若,你觉得这个时机对么......”

    杨和将纸扇在手掌上一敲合上,笑着说:“殿下知道我与张家有不共戴天之仇,不应是我来劝殿下出兵,不过......”

    杨和停顿了一下:“那件东西既然被盗,我们就已经算是少了一件底牌,这时候镇北王将所有的兵力都征调去落雁关......那么未尝不是个机会!”

    “......的确,这次机会是难得,但是北上的路径即便不曾经过江陵,也距离江陵极近......本王是担心那群读书人不长眼......”信王李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只不过眼中闪过的厉色又透露出他好像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

    “殿下不必担忧,此次我等师出有名,只要行军速度够快,五日内赶到京城,大业即成!”

    杨和轻笑一声:“如殿下实在不放心,文若可先行一步,解决殿下心中的担忧。”

    杨和早已经看出信王李惟的想法,索性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随即就是心中一阵无奈,在信王李惟这种人手底下做事,风险极大。

    可是自己所负血海深仇,张家又势大,所以不得不在李惟手底下担任谋士来借助其力量。

    “这......如此便有劳文若了!此事若成,文若你当居首功!”李惟装作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叹了口气。

    “不敢,能为殿下大业奉上微薄之力,文若不敢居首功......”杨和抱拳微微鞠躬谦逊地说:“那在下便先行一步,在白云城恭候殿下!”

    ......